半表半里 始于《伤寒论》

作者:养生专家  时间:2013-06-01 00:00:00  来源: 大众养生网

 

对于半表半里是谁先提出、最早见于何处?历来争议不断,多数人认为是成无己先提出,理由是《伤寒论》记载是“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而成无己才明确提出“半表半里”。即“半在里半在外”,和“半表半里”不是同一词义。但也有的人提出成无己所称半表半里是错误的:“张仲景本无半表半里证之说,《伤寒论》第148条有‘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一句,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提出了半表半里一语,实为误解。”

 

松冈的考证结论明确指出:“东洋医学将外和表,经常作为具有同样意义的词语被使用,而且‘内’、‘中’、‘里’亦同样被看作同义词。文献表明,主持校正的林亿等,几乎不加区别地将此类词语皆作为同义词处理。”因此,松冈的考证说明了《伤寒论》第148条所记载的“半在里半在外也”即是半表半里之意,即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当然,半表半里是否出现于《伤寒论》更要看《伤寒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明确,《伤寒论》的主要理论、基础理论是八纲,即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八者,前寒、热、虚、实、阴、阳六者,标明了疾病的病情病性;后表、里二者,标明了疾病的病位。一些考证资料说明,如《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浅深亦是表里、外内的同义词,即汉以前用八纲辨证,病位概念只有表和里,尚没有六经辨证理论。经方应用方证对应理论的发展,至汉代产生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因此,胡希恕先生明确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

 

反复读《伤寒论》可知,半表半里是产生六经的关键。考证《本经》、《汉书·艺文志》、《伤寒论》可见确切轨迹。半表半里概念仍是八纲病位概念,是表和里的衍生概念,产生于《伤寒论》,如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是说病不在表,往里传,但不是里;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阳)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