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在中国古代就有出现古人认为,血流不畅,肝气淤滞就会有癌症的出现,也就是说肝脏受到了损害则会导致身体其他脏腑的病变,肝为将军之官,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肝脏才能免受癌症的侵袭。如何保养好肝气,我们看看专家是怎说的:
中医的特性是平衡。中医的“中”字,不仅仅指中国医术,还包含了中庸之意。《说文解字》注:“中,内也。从口。上下通。”“庸,用也。从用从庚,更事也。”“中庸”之意是通过变更调整,使事物处于上下左右之间的最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即是平衡。
癌是气结血凝之物“癌”字是在古汉字“嵒”(yán)字上加一个“疒”偏旁。嵒,《说文解字》注:“山崖也。从山,从品。徐铉注释:‘象岩崖连属之形’。”癌也称恶性肿瘤。《说文解字》注:恶,蝮一类毒蛇;肿即臃,不溃烂者为肿。“瘤,肿也。”《释名·释疾病》:“瘤,流也。血流聚而生瘤肿也。”
从字义上解读“癌”,可得到这样的印象:血的流注受到阻碍,演变为不溃烂的臃肿,如毒蛇盘踞,害人性命。这就是癌。它形如海岸边重迭高陗的山,非常险巁。
将“癌”的字义和历代医家对肝藏血的论述联系起来,可以产生新的联想。清代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中讲道:“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清代医家周学海在《周氏医学丛书》中说:“肝主血,而气者所以行乎血,气滞则血凝,行血中之气正以行血也。”
#p#副标题#e#
学习古代医家的论述,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肝治诸乱。故《素问·灵兰秘典论》对肝有形象的描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性刚烈,喜条达,藏血。明代医家马元台在《合注素问灵枢》中,对“将军之官”做了解释:“肝气急而志怒,故为将军之官;主春生之气,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肝属木,木主发生,故为将军之官,而谋虑所出,犹运筹帷幄之中也。”肝在人体这个“国家”中处于将军地位,行保卫国家之职,与胆——— —— 中正之官相表里,以智慧、有序、适度的作为,促进人体的正常运转。
如果身体内部出现“动乱”,尤其癌肿瘤这样的大乱,首先是将军未行平定诸乱之职。大乱是小乱演化而成。防微杜渐将小乱消灭在萌芽状态,是肝将军之官必须履行的职责。肝为血海,“血海为治乱”。既然肝攘外安内的作用如此重要,确保肝的本性不受伤害十分重要。将军之官的本性是:大智大勇,冲和调达,直来直去,刚正不阿。对将军的这种本性只能保护,不可遏郁。
癌症的诱因诸多,肝之遏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遏郁使肝变得消极甚至颓废,违反了肝“冲和调达”的将军本性。临床中癌症患者,在性情方面多有抑郁的历史,也多有在子时前不眠者。前者压抑了肝的刚烈本性,后者耗了肝的少阳之气。气滞血凝,血流聚而瘀阻则生肿瘤也。血瘀阻在于不气化,而中医十分重视 “气化”。
“气化”是中医高度抽象的一个词,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关键。不断地深入认识其内涵与外延,有助于我们剖析人体机制。我认为:既然中医理论确定肝为血海,预示着海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血作为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是在肝中孕育而成。推动这一变化的是肝之阳气。肝阳气化精微为血,气血互抱“游行三焦,达于腠理。”(清·唐宗海《血证论》)正如明代医家袁班辑在《论治心传》中所说:“夫肝体固赖心血为养,而其所以为将军之性,寄龙相之威也,以真阳之本也。肝阴不足固多为患,而肝阳亦为至重。”如果肝之阳气受到遏郁,不能行气化之职,精微无气化不能孕育为血,非血则为多余之物,滞留局部渐聚成瘤。精微聚而不化,故无包膜,也就无约束,便疯长随意,其状重迭如嵒,所以称之为癌。肿瘤良恶之分在于有无包膜,一般情况下无包膜者为恶性;有包膜者为良性。有包膜者是为长出之物;无包膜者为滞留之物,因其无根,故常有患者经补气后吐出或便下。
肝气的郁滞则会引起身体各个脏腑的衰败,因此我们要养肝气,防治肝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心情舒畅,这样才会免除癌症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