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陶冶性情的养生诗很多,这些佳句美文在今天看来仍然颇具韵味,不仅可以颐养性情,对于养生养心也是颇有一番作用。古人的养生诗在一般都是寄情于山水,淡泊名利,隐居田园的意境,我们现代人需要的正式这种归隐山村的恬淡心理,当然现代压力大,说归隐山林不可能,但是读这些诗句仍然可以一样放松心情!
东晋大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一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一首惟妙惟肖的养神诗,意与境合,物与心融,悠然自得,妙不可言。
魏武帝曹操,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养生家。他在著名诗篇《龟虽寿》中写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龙乘露,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人以长寿的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首诗不失为一首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号乐天,不忧病患,乐观进取,尽管仕途坎坷,但仍怡然自乐。他在《病气》一诗中写道:“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养生。”寻到了病根,他就对症下药———心平气和,知足常乐。他在《寄同病者》一诗中又写道:“或有终老者,沉贱如泥沙。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以此及自慰,常得心平和。寄言同病者,迥叹且为歌。”真无愧于“乐天”的称号。养得平和心,心理常年轻,诗人虽以多病之躯却享寿75岁,超过了当时人们向往的“古稀之年”。
北宋文学泰斗苏东坡,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心胸豁达,寄情于山水。他在一首养生诗中写道:“羽虫见月争翩翩,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说的是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陆游,晚年自号放翁,一生始终保持着乐观豪放的心境,不断地寻求生活中的乐趣。到了老年,他仍自寻闲趣。他在《书意》一诗中写道:“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已是古稀之年了,仍童心未泯,还常和曾孙在一起做骑竹马的游戏。他还常到郊外闲游,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识如何晚作愁,东阡南陌且闲游。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闲嬉放达的行径,跃然纸上,难怪诗人活到86岁的高龄。
旅游能增进健康。清代诗人袁枚有诗道:“老行万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道出了他之所以长寿,主要在于长期旅游,得到锻炼的结果。他生于康熙年间,长于壅正,仕于乾隆,老于嘉庆,终年82岁。时人蒋夔曾作“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的寿辞以贺之。
这些养生诗句能让人暂时忘却了身边的烦恼,有些还会给我们一些心灵上的建议,比如保持乐观,心胸豪迈,生命在于运动等等。好好品味这些诗句,养生养心,让心灵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