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耳朵除了听声音,还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有的患者会把滴耳液放在冰箱冷藏保存(药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低很多),若是直接滴入耳内, “负责”平衡的内耳前庭器官受到温度的刺激后,就会引起眩晕的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用滴耳药之前,用流动水、肥皂清洁双手,把药水瓶握在手心一会儿,使药液接近体温时再滴入耳道内。
第一步:滴时:拉一拉
坐好侧偏头或侧卧在床上,“生病”的那只耳朵朝上,往后上方揪起耳朵,使外耳道尽量拉直,将滴耳液对着耳道口,按医生指定的滴数滴入(一般情况下,滴耳液一日三次, 8小时/一次,每次滴2-3滴。滴液过多不仅浪费药液,而且有引起眩晕等不适反应的可能)滴药时,注意不要碰到外耳道壁的皮肤,以免滴管被细菌污染,
第二步:滴后:按一按
滴完药液保持姿势3~5分钟,并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耳道口前方的突起)3~5次,帮助药液直达患处。
常见的这4种滴耳液,都是干啥用的?
1、抗生素类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炎等。
氯霉素滴耳液可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酚甘油滴耳液
用于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时,以及外耳道炎症的杀菌、止痛和消肿。注意,要用于鼓膜未穿孔前,穿孔后不能使用。一般只用3—5天,不宜久用,久用可能导致鼓膜增厚,使听力下降。
3、碳酸氢钠滴耳液
为碱性溶液,能溶解软化耳耵聍,利于后续的清理及耳道冲洗。
4、双氧水
强氧化剂,能分解释放出氧气,具有抗菌、清洁、除臭作用。滴药前可以用它清洗外耳道,清洗完成后,再配合滴入其他治疗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