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地处三江源头省会西宁市,建筑物面积为35207.04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为32442.91平方米。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目前西宁市城北区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业务指标: 2013年, 医院总收入达到2.34亿元,同比增加63.67%;医院门诊量为216352人次,同比增加20.88%;收治住院患者15755人次,同比增加24.98%;手术量3187人次, 同比增加14.35%;病床周转次数28.28次,同比增加7.18次;病床使用率91.10%;治愈好转率93.90%,三日确诊率97.90%,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8.20%,病理诊断符合率99.90%。实施单病种费用控制、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人才培养: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医院现有正式职工664人,医院核定编制数367人,实际占编人员为312人,离退休人员245人。岗位构成:专业技术人员562人(卫生系列525人、非卫生系列37人),管理岗位5人,工勤岗位75人。职称构成:正高7人(返聘1人)、副高66人(返聘8人)、中级143人、初级346人。职工学历:硕士研究生4名(其中2名在读),本科生308人、大专320人,中专及以下25人。
学科建设:医院现编制床位520张,开放床位640张。临床一级科室20个,临床二级科室34个;医技科室8个。其中骨科、脑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重点学科,超声介入、糖尿病专科、整形科为市级特色科室。2013年,消化科经过不懈的努力,10月份通过了省级重点学科的评审。消化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植入术治疗胃癌、食管癌性狭窄等;超声介入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甲状腺肿瘤的微波射频消融术和乳腺肿块旋切术等。同时,消化、检验、超声、麻醉、院感五个市级质控中心也由该院承担。
科研成果:健全和完善“三新”科研激励政策,加大“三新”科研投入力度。对论文发表,“三新”获得评优评先或科研立项或获得省市奖项的,医院分别给予项目负责人1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2013年,申报科研12项,其中2项科研被西宁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申报“三新”技术31项,11项被省卫生计生委评为省内优秀和先进。消化科科研“内窥镜下植入I125粒子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经西宁市科技局专家组鉴定获得国内领先,护理科研“西宁地区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认知状态的研究”、脑外科研“脑脊液、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动态监测在颅脑损伤中的的临床研究”,经西宁市科技局专家组鉴定获成果证书。
科学管理:借鉴运用PDCA等国家先进管理手段,实施医院“十大工程”建设,增强内涵建设和外延管理。2012年开始医院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开展“移动查房”、“床旁结算”结算的服务方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2014年开始医院努力打造“服务最好、卫生最干净”医院品牌,以品牌效应助推医院发展,使医院逐步建设成环境优美、服务质量好、医德医风正、群众就医方便、人民群众满意的三级乙等医院。
医院大型设备:拥有德国西门子1.5核磁共振成像系统1台、美国GE四排螺旋CT1台;荷兰飞利浦、美国GE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8台;德国西门子C型臂X光机1台;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腹腔镜1台;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1台;中心制氧设备系统1台;日本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法国梅里埃细菌培养仪1台;德国西门子DR机1台、柯尼卡CR机1台、爱克发CR机1台;德国气动物流系统;日本奥林巴斯电子十二肠镜;东软数字X光机1台;德国罗氏全自动化学发光仪1台、日本东芝120全自动生化仪1台等设备。
医院文化:该院将继续倡导和推行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本位”医疗模式,从细微之处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行为规范,从见到病人的第一声问候开始规范语言、规范表情、规范行为,重视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服务的每一环节,确保患者整体、系统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以文化提升管理,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努力学习社会文化、卫生文化、管理文化,把医院建设成为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和谐型、效益型的五型医院。
获得荣誉:2006年医院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省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卫生事业目标管理工作良好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市卫生局系统先进党组织、青海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06年、2007年和2009年被评为全省医院管理年管理示范医院;2010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和西宁市卫生局系统执行发展卫生事业目标管理责任突出单位;2011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了“五一劳动奖状”的殊荣;在省红十字会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获得人道特别奉献团体奖;2011年度发展卫生事业目标管理责任突出单位;2012年被评为西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