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
高血压的并发症按受损的靶器官分为心脏、脑血管、肾脏、眼底、大动脉及周围动脉闭塞等。
1.左心室肥厚
既往认为,高血压病并发的左心室肥厚是心脏的一种生理性、良性、适应性的代偿过程,然而近年研究发现,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独立的、重要的预测因素,它已成为高血压病治疗与预防的新靶点。
高血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的确切发生率不明。Framingham心脏研究调查美国Framingham地区1950~1989年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流行趋势时发现,随着抗高血压药物的广泛应用,心电图检出左心室肥厚者明显减少,普通人群中男性自4.5%减至2.5%;女性自3.6%减至1.1%。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0%~50%,重度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高达90%。据推测,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5%,女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6%。
2.冠心病
除2型糖尿病及吸烟之外,高血压是冠心病的最强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约为血压正常者的2倍。50%男性冠心病及75%女性冠心病有高血压。在西方国家,高血压导致冠心病的危险是脑血管病的2~3倍,多数高血压病患者死于冠心病。比较而言,收缩压对冠心病的易患影响比舒张压更大。例如,男性收缩压19.7~21.3kPa(148~160mmHg)与收缩压<19.7kPa(148mmHg)者相比,前者冠心病危险是后者的2倍。
3.心力衰竭
在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冠心病及高血压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约占90%。对普通人群的多变量分析表明,在男性,高血压占心力衰竭原因的39%,在女性,高血压占心力衰竭原因的59%。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是无高血压病患者2~3倍。对高血压病的长期(36年)研究表明,35~64岁男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4.0,65~94岁男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1.9;35~64岁女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3.0,65~94岁女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1.9。由于降压药物的广泛应用,使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比例大幅下降,目前占心力衰竭原因的10%~20%。
4.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可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等。文献报道的心律失常发生率20%~90%,差异较大的原因是记录心律失常的方法不同。早期应用普通心电图,而近年多采用Hoher监测,在评价Hoher结果时,采用的诊断标准也不尽一致。
5.心脏性猝死
猝死(Sudden death)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指因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心脏性猝死约占心血管病死亡原因的50%,主要由急性冠状动脉事件诱发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约占心脏性猝死原因的80%。高血压并发心脏性猝死并非少见,有人统计,至少1/3高血压患者的死亡是心脏性猝死。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指局灶性脑缺血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突然,持续时间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24h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据估计,美国每年发生TIA者20万~50万人,约500万美国人曾被诊断为TIA。因为许多TIA并未引起医学关注,TIA发生率常常被低估。在TIA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名列第一。据统计,40%的TIA伴高血压。
7.缺血性脑卒中
在西方国家,高血压病的死亡原因中,心力衰竭占首位,卒中占第2位;在我国,卒中占第1位,心力衰竭占第2位。卒中发生率随增龄而上升,男性稍多见。在西方,由于对吸烟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以及降压药物的广泛使用,卒中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老化,卒中的绝对数仍在上升,预计于2015年达顶峰。目前,美国每年约70万人卒中。据统计,我国卒中病死率为男性228/10万,女性156/10万。80%~85%的卒中为缺血性卒中,15%左右为出血性卒中。
8.出血性脑卒中
原发性出血性脑卒中包括原发性脑出血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据统计,在脑出血患者中,94%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全世界每10万普通人群中,发生脑出血者10~20人。发病率随增龄而上升。男性较女性多见。在我国,脑出血占高血压患者死因的首位。
9.高血压性脑病
指血压急剧、持续升高导致的急性脑循环障碍综合征。虽然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脑病的确切发病率不清,但包括高血压脑病在内的高血压危重症发病率在1%以下。
10.高血压性肾脏病
肾脏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高血压病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二者相互影响,甚至构成恶性循环。据报道,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尿蛋白发生率42%,约18%高血压病最终出现肾功能不全,10%~18%死于肾功能衰竭。而终末期肾病(ESRD)归因于高血压者占49%。因高血压性肾硬化行肾移植者,占全部肾移植患者的25%。高血压性肾损害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更易发生。
1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
眼底是全身惟一能在直观下看到的小血管及其有关变化的部位,并在一定程度反映体内其他重要器官的情况。高血压病早期,眼底往往正常,并可维持相当长时间,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发生于视网膜者,称为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或高血压视网膜病。据估计,约70%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视网膜病。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
12.主动脉瘤
动脉瘤指动脉壁异常扩张,其扩张后管腔直径是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常累及主动脉、髂动脉,其次是腘动脉、股动脉及颈动脉。其中,主动脉瘤可发生于腹主动脉、胸主动脉(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主动脉瘤的存在常是主动脉弥漫性病变的标志:25%~28%胸主动脉瘤患者同时罹患腹主动脉瘤,13%主动脉瘤患者存在多发性动脉瘤。主动脉瘤中,以腹主动脉瘤最多见,占主动脉瘤3/4左右,最常发生于肾动脉之下的腹主动脉。腹主动脉瘤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4∶1。在西方,65岁男性腹主动脉瘤(直径≥3cm)发生率约6%,以后每增长10岁,发生率上升6%,55岁以下的女性罕见。
13.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本病为少见致命性疾病,但发生率往往被低估。据估计,美国每年10万男性中死于主动脉夹层者约2人,10万女性中约0.8人。在大系列的尸解中,主动脉夹层检出率在0.2%~0.8%,而生前明确诊断者占40.4%~84%。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2∶1~5∶1。75%发生于40~70岁,大多集中于50~65岁。
14.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亦称周围动脉病,指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周围动脉,引起肢体动脉血管狭窄以致闭塞,导致患肢缺血等症状。年龄60岁以上男性症状性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2%~3%,女性1%~2%。无症状性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约为症状性的3~4倍。经年龄调整后,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