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肝病科 >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简介

相关问答

  肝豆状核变性(HLD)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为特点。

【详情】

01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铜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家族倾向。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由于WD基因(位于13q14.3)编码的蛋白(ATP7B酶)的突变,导致血清铜蓝蛋白合成不足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血清自由态的铜增高,并在肝、脑、肾等器官沉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变主要损害大脑的基底节和肝脏,引起豆状核变性和肝硬化。

02肝豆状核变性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免疫功能部分低下,可继发各系统感染,并多因肝衰竭或并发感染而死亡。部分患者有假性延髓麻痹的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返呛等,特别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更容易患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与褥疮。有锥体外系症状的患者,行走困难、易跌倒而出现骨折。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有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易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发生出血性休克;少数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易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亦有患者由于脑部损害而合并癫痫发作。上述种种并发症往往加重病情,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如不及时、准确的处理,部分患者预后较无并发症的患者差。

03肝豆状核变性有哪些典型症状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与肝脏症状两大方面。

  1、神经精神症状

  (1)震颤:早期常限于上肢,渐延及全身。多表现为快速、节律性、似扑翼样震颤,可并有运动时加重的意向性震颤。

  (2)发音障碍与吞咽困难:多见于儿童期发病的HLD说话缓慢似吟诗,或音调平坦似念经,也可有含糊不清、暴发性或震颤性语言。吞咽困难多发生于晚期患者。

  (3)肌张力改变:大多数患者肌张力呈齿轮样、铅管样增高,往往引致动作迟缓、面部表情减少、写字困难、步行障碍等。少数舞蹈型患者伴肌张力减退。

  (4)癫痫发作较少见。

  (5)精神症状:早期病人智能多无明显变化,但急性起病的儿童较早发生智力减退;大多数肝豆状核变性具有性格改变,如自制力减退、情绪不稳、易激动等;重症可出现抑郁、狂躁、幻觉、妄想、冲动等,可引起伤人自伤行为。少数患者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2、肝脏症状

  (1)通常5~10岁发病。由于肝脏内铜离子沉积达超饱和,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即腹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为全身倦怠、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膨胀及高度黄疸,病情迅速恶化,多于1周至1个月左右死亡,往往在其同胞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后,回顾病史时方才考虑本病可能。

  (2)半数患者在5~10岁内出现一过性黄疸、短期谷丙转氨酶增高或/及轻度腹水,不久迅速恢复。数年后当神经症状出现时,肝脏可轻度肿大或不能扪及,肝功能轻度损害或正常范围,但B超检查已有不同程度损害。

  (3)少儿期缓慢进行食欲不振、轻度黄疸、肝大和腹腔积液,酷似肝硬化的表现。经数月至数年,消化道症状迁延不愈或日益加重,而渐渐出现震颤、肌僵直等神经症状。神经症状一旦出现,肝症状迅速恶化,多于几周至2~3个月内陷入肝昏迷。因此,对原因不明的肝硬化患儿应排除本病。

  (4)部分青少年患者可表现缓慢进行脾脏肿大,并引致贫血、白细胞或(及)血小板减少等脾功能亢进征象,一般在脾切除或/及门脉分流术后不久出现神经症状并迅速恶化,常于短期内死亡;少数患者因食管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而迅速促发神经症状。

  3、角膜色素环

  肉眼或裂隙灯在角膜后弹力层周边部可见棕色K-F环。

04肝豆状核变性应该如何预防

  为了控制和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到从预防为主尽管关于肝豆状核变性近亲婚配者发病率较高尚有争议,但也要大力提倡避免近亲结婚实行优生保护法,对这类不一定、一定或很大可能造成后代发生先天性疾病者,均应避免生育目前我国正在制定优生保护法,禁止近亲结婚“亲上加亲”会增加一些遗传病的发生率,我国婚姻法已明确禁止近亲结婚对已确诊者除接受上述治疗外,应积极治疗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和预防各种传染病,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同时由于本病家族子女有患同病的危险性,故易早期的遗传咨询服务

  另外,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不少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经过正规的驱铜、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但出院后患者自认为症状已消失,而不服药或少于规定的剂量服药,又不注意忌服含铜量高的食物,结果病情加重而再次入院,甚至因此而离开人世亦有部分患者或其家人迷信某些气功而单方面停服驱铜药物,结果使病情加重,甚至葬送了患者的生命,悔之晚矣!患者及其家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好的往往病情长期缓解,有较好的生活质量,甚至有在学业上、事业上做出优良的成绩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较普遍存在着焦虑与抑郁情绪,由于讲话不清、动作笨拙、肝功能受损等症状,对前途的失望;对造成家庭经济、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负担而感到内疚,情绪低落,不愿配合诊治,甚至拒绝治疗个别患者因本病的遗传性而怨恨父母,脾气暴躁这时心理咨询与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与患者心理异常相适应的心理疗法,纠正其心理的偏差或变态心理,提高患者对诊疗过程的依从性,有利于改善其预后而社会方面对患者的支持程度亦明显影响患者的疗效家人、亲戚、友人等对患者经济上、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往往能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对患者生活上关照与护理,往往能增强其治疗的效果学校、单位、医疗保险和行政管理部门,甚至慈善机构,对患者及其家庭的资助,可解决他(她)们的部分困难,减少或去除其后顾之忧,亦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05肝豆状核变性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锥体外系症状、角膜色素环和血清铜氧化酶吸光度降低三项是肝豆状核变性诊断的重要依据。此外,肝病史或肝病征、尿铜增高(>50μg)也有诊断意义;而脑CT和MRI检查可供辅助诊断参考。

  1、血清铜

  血清铜降低,尿铜和肝铜含量增高,血清铜氧化酶吸光度检查有90%的病人低于正常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生化异常。血清铜蓝蛋白测定正常人为200~400mg/L(或为0.25~0.49O.D);患儿通常低于200mg/L;24h尿铜排出量测定患儿明显增高,常达100~1000ug/24h;细胞含铜量测定:正常人约为20ug/g(干重),患儿可高达200~3000ug/g。

  2、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示谷丙转氨酶(SGP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ZnTTT)增高。

  3、血象

  血象很低的患者是金属络合剂驱铜疗法的不利因素,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使驱铜治疗难以坚持下去,严重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亦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肝纤维化指标可了解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为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客观的观察指标。

  4、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约30%~50%异常,多为中轻度,但无特异性。

  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较高,可达90%;主要表现为Ⅲ-VIPL延长,波幅降低,这可能是铜在脑干弥散性沉积,引起脑干听觉系统的神经元变性及脱髓鞘改变。

  6、脑CT扫描

  脑CT扫描有30%~40%患者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病灶,大脑皮质和脑干萎缩也可看到,还有脑室扩大及外侧裂增宽等,磁共振显像(MRI)更为清楚,比脑CT扫描显示出更广泛的病灶,不仅脑室扩大,还可见丘脑区及脑干内异常信号(T1W低信号,T2W高信号)。

  脑电图、肌电图的异常改变提示脑部和周围神经、肌肉的受损,疗程前后的脑干诱发电位可用来辅助判断患者脑部受损严重程度和疗效情况。B超检查可了解患者肝脏的影像学分型、脾脏肿大程度、肾脏皮质受损以及有无并发胆石症等情况,对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帮助。头颅CT或MRI检查,除基底节区有特殊病变,可以帮助本病的诊断外,若有大脑皮质萎缩、额颞叶软化灶形成,患者往往有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应予相应的脑复活治疗,故辅助检查对判别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6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饮食宜忌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饮食上注意采取低盐低脂饮食,注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避免抽烟喝酒。

  ①避免进食含铜量高的食物:小米、养麦面、糙米、豆类、坚果类、薯类、菠菜、茄子、南瓜、蕈类、菌藻类、干菜类、干果类、软体动物、贝类、螺类、虾蟹类、动物的肝和血、巧克力、可可。某些中药(龙骨、牡蛎、蜈蚣、全蝎)等。

  ②适宜的低铜食物:精白米、精面、新鲜青菜、苹果、桃子、梨、鱼类、猪牛肉、鸡鸭鹅肉、牛奶等。

  ③高氨基酸或高蛋白饮食。

07西医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规方法

  肝豆状核变性是可治性的,治疗开始愈早,预后愈好。因此强调要早期发现、及时确诊和治疗,争取较好的预后,治疗原则为减少铜的摄入、增加铜的排出。

  1、驱铜治疗

  尽早应用铜螯形化合物制剂,以促进体内铜排除。

  (1)青霉胺: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应长期服用,20~30mg/(kg·d),分3~4次于饭前半小时口服。用前先作青霉素过敏试验,副作用可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视神经炎等。长期治疗也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免疫复合体肾炎、红斑狼疮等。应并服维生素B620mg,3次/d。

  (2)曲恩汀(三乙撑四胺):0.2~0.4g,3次/d,对青霉胺有不良反应时可改服本药,长期应用可致铁缺乏。

  (3)二巯丙醇(BAL):2.5~5mg/kg,肌注,1~2次/d,10天1疗程。副作用有发热、皮疹、恶心、呕吐、黏膜烧灼感、注射局部硬结等,不宜久用。也可用二巯基丙酸钠,2.5~5mg/kg,以5%浓度的溶液肌注,1~2次/d,10次1疗程;或二巯丁二钠,每次1~2g(成人),配成5%浓度溶液缓慢静注,10次1疗程。后两药作用与BAL相似,驱铜作用较BAL强,副作用较小。以上3种药物可间歇交替使用。

  (4)锌剂:口服能促进肠黏膜细胞分泌金属硫因,与铜离子结合后减少肠铜吸引。常用者为硫酸锌,毒性较低,可长期服用。餐前半小时服200mg,3次/d,并可根据血浆锌浓度不超过30.6μmol/L加以调整,与青霉胺合用时,两者至少相距2h服用,以防锌离子在肠道内被青霉胺络合。

  2、精神药物

  在驱铜治疗的同时,可根据精神症状选用锥外系副作用较小的抗精神病药,如甲硫哒嗪、利培酮等,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显效即止。

  3、饮食疗法

  每天食物中含铜量不应大于1mg,不宜进食含铜量高的食物,如豌豆、蚕豆、玉米、香菇或蕈类、鱼虾海鲜、贝类、甲壳类或螺类软体动物、动物的肝和血、巧克力和坚果等。

  4、外科治疗

  最近采用肝脏移植术虽有初步希望,但只限于极少数患者,尚在探索阶段。

  5、其他

  (1)保肝治疗: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等。

  (2)针对锥体外系症状,可选用苯海索2mg,3次/d或东莨菪碱,0.2mg,3次/d,口服。

  (3)如有溶血发作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血浆替换疗法。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