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壕热的病原体为五日热类立克次体,可在没有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和人虱肠道细胞外生长增殖。此种病原体对外界抵抗力较强。60℃湿热条件下30min仍可存活,即使在干燥环境下病原体在虱粪中数月仍有传染性。
战壕热与立克次体感染相关,故其临床并发症也具有多样性,可有中耳炎、腮腺炎、心内膜炎、脑膜脑炎等,偶见趾、指、阴囊、耳垂、鼻尖等坏死或坏疽,以及走马疽,胃肠道出血、胸膜炎、流产、急性肾炎等。轻型病例和复发型战壕热很少有并发症。战壕热还可以并发沙门菌感染。
战壕热的潜伏期为9~30天。本病起病急骤,发热至38.5~40℃。头痛剧烈,眩晕,骨骼及全身性肌痛尤以胫骨痛为特殊。腹痛似阑尾炎,颈痛如脑膜炎,疼痛可持续2~3天。大多数患者可在第2~3天出现稀疏的淡红色斑丘疹,多发部位在胸、背和腹部,数日后消退。体温多于第5~7天恢复正常,也可持续数周。半数患者开始仅发热1~5天,经4~5天无热期后,再次发热,如此间歇反复多次发作可达3~8次,肝、脾均有轻度肿大。
战壕热的发生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可产生免疫力,但仍可复发或被再次感染冬、春季发病较多预防采用以灭虱为主的综合措施管理传染源,患者应予灭虱处理,灭虱后可以解除隔离,但仍宜集中于专门病房给病人沐浴、更衣,毛发部位需清洗多次,并将杀虫剂(如1%~3%马拉硫磷等)喷于衣服及毛发内
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更衣、勤洗澡、勤换洗被褥和勤洗发等,以防生虱预防阴虱更应讲道德、洁身自好
战壕热的检查包括血常规、病毒分类、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检测等,其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波动大,可在(4~27)×109/L(4000~27000/mm3)之间,偶见蛋白尿。
2、病毒分类
可用患者血液感染虱子或在10%新鲜脱纤维的马血清琼脂中培养,找到或分离出类立克次体可确诊;战壕热的病原体可在以血琼脂为基础的培养基上生长分离。
3、外斐试验
取双份或三份血清标本(初入院、第2周和恢复期)滴定效价在1:160以上者为阳性,有4倍以上增长者则更具诊断意义。次常用者为补结试验和微量凝集试验,其它如IFA、ELISA、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A)、乳胶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镜等也有助于诊断,但临床上应用较少或仅供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之用。
4、血清学检查
利用被动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抗体亦大有助于诊断。
战壕热患者应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应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要合理。选择富含营养易且消化的食物,补充大量的维生素B、C及足够的水和电解质。宜选芝麻、黄豆、大枣、蜂蜜、核桃、西瓜、胡萝卜、黄花菜、蛋黄、牛奶、香菇、花生、葵花籽、南瓜籽等食物。忌烟、酒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战壕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一、一般治疗
患者入院后先更衣、灭虱、卧床休息。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危重患者要勤翻身,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供给富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饮食,同时补充大量的维生素B、C及足够的水和电解质。
二、药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四环素和氯霉素疗效均好,疗程约需5~8天。
1、四环素:口服,成人常用剂量为0.25~0.5g/次,每6小时1次。8岁以上小儿常用量为每次25~50mg/kg,每6小时1次。疗程一般为7~14日
2、氯霉素:口服,1.5g/次,每日4次。氯霉素肌注、静注或静滴0.5或1g,每12小时1次。
三、必要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