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传染科 > 肠道蛔虫

肠道蛔虫简介

相关问答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幼虫钻入肠粘膜,经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门脉、肝脏、下腔静脉而达肺;在肺内脱皮后形成1毫米左右的幼虫。幼虫穿过微血管经肺泡、支气管、气管上升至咽,然后再被吞入胃,此即构成蛔蚴移行症。蛔蚴到达小肠后发育为成虫。自吞食虫卵至成虫成熟约需75天,在小肠内生存期约为1-2年。

 

【详情】

01肠道蛔虫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蛔虫进入胆囊管或肝内胆管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02肠道蛔虫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一、胆道蛔虫病

  1、阿托品氯丙嗪或杜冷丁解痉镇痛;

  2、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治疗;

  3、及时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控制胆道感染。

  二、蛔虫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者先用内科治疗包括镇静,解痉,止痛及胃肠减压,待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服用豆油或花生油80-150ml(儿童60ml)可使蛔虫团松解,缓解症状,症状消失后1-2天再驱虫,氧气疗法也可使蛔虫松解,出现完全性梗阻时,应手术治疗。

03肠道蛔虫有哪些典型症状

  小肠中有少数蛔虫感染时可无症状。

  大量感染而引起疾病称蛔虫玻肠道蛔虫常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异性蛋白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和荨麻疹。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精神不安、失眠、磨牙、夜惊等。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骚动及钻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04肠道蛔虫应该如何预防

  1、蛔虫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该病常可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并且可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所以,不可将蛔虫症仅仅视为儿童的小毛病,而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2、蛔虫的成虫多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其虫卵通过大便排出食物或手被虫卵污染后,即可经口感染面恿蛔虫症虫卵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便会引起孩子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等

  3、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稍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可较为明显

  4、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等等这是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至血液中所造成的严重的肠道蛔虫症患儿还可继发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以及智力发育欠佳等情况

  5、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肠道内蛔虫过多或在孩子发生高热、消化不良、以及驱虫不当等情况时,可使蛔虫产生骚动,从而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以及蛔虫性肝脓肿等严重情况

  6、蛔虫从孩子的鼻中钻出的情况亦并非少见;对特异性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如患有蛔虫症,则可反复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颜面浮肿等全身过敏症状

  7、诊断蛔虫症的最可靠依据,是孩子有吐虫或排虫史如孩子常有不定时的轻微脐周腹痛,伴有消瘦、食欲欠佳;或有喜欢吃土块、炉渣等不良习惯,则应高度怀疑蛔虫症粪便中如能查到虫卵,则蛔虫症的诊断可确立,但未发现虫卵亦不能排除本病因为如体内仅有雄虫或不成熟的雌虫,粪便中均可没有虫卵

  8、须注意的是,民间认为蛔虫病患儿在面部可见白斑(通俗称虫斑)、指甲有白色小点及巩膜处有蓝色或紫褐色小点等等,经科学调查和研究,证明这些并非是蛔虫症所特有的表现,所以不可引以为诊断根据

05肠道蛔虫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检查:本实验是利用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以及利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中是否有虫卵、幼虫、各种细胞、包囊、结晶等。肠道内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即可分辩。

06肠道蛔虫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保健:饮食注意

  1、宜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如主食米饭、面条、面饼。

  2、可食用含糖分高的糕点、糖果等食物。

  3、多吃些鸡蛋,动物瘦肉、乳品、黄豆及其制品;

  4、多吃些含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二、家庭护理

  1、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发作和并发胆道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精神护理,病人首次发作有恐惧心理,家人应积极关心和体贴病人,并解释病情,使其解除顾虑。

  3、周围环境应安静,以使病人得到更好地休息,以恢复由于发作时大量消耗的体力。

  4、当病人发生呕吐时,家人应及时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呕吐物,并漱口,以防口腔感染。

  5、病人疼痛加重时,可配合药物局部应用热水袋进行热敷,以减轻疼痛。

  三、注意事项

  1、在发作时,病人因疼痛使用止痛剂如杜冷丁药物时,一日应不超过2-3次,以防久用成瘾。

  2、并发胆道感染应用抗菌素四环素过程中,注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尤其小儿患者,因四环素能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发黄,骨生长缓慢等。

  3、在应用中药苦楝皮糖浆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中毒,其次对于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及体质较弱者忌用。

  4、经(内科)保守治疗7天以上无缓解,甚至反而加重者,或反复发作,出现皮肤粘膜发黄及能触及肿大的胆囊,可考虑送医院行外科手术(胆管探查术)。

 

07西医治疗肠道蛔虫的常规方法

  一、药治疗辩证选方

  1、蛔虫证

  治法: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方药:使君子散加减。使君子、槟榔各12g,芜荑、鹤虱、苦楝根皮、雷丸各10g,甘草3g。大便于者,加大黄、青皮。驱虫后以异功散加减调理脾胃。

  2、蛔厥证

  治法:安蛔定痛,继之驱虫。

  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15g,黄连、黄柏各6g,川椒、干姜各5g,细辛、附子各3g。出现黄疸及舌苔黄腻者,去附子、干姜,加茵陈、大黄、槟榔。

  3、虫瘕证

  治法:安蛔驱虫,润下通便。

  方药:乌梅汤合小承气汤加减。乌梅12g,枳实、厚朴各10g,黄连、川椒各6g,大黄、芒硝各5g,甘草3g。

  二、专方验方

  1、驱虫散:石榴皮10g,苦楝根皮10g,生贯众12g,槟榔15g。共研细末。3岁小儿每次0.25g,5岁每次0.5g,日服2次,早晚饭前服。用于驱蛔虫。

  2、驱虫汤:炒使君子肉6g,花槟榔6g,苦楝根皮9g,贯众6g,乌梅2枚,甘草3g。水煎服,晚睡前或晨起空腹顿服,连服2天。用于腹痛缓解期驱虫。

  3、猪胆汁方:猪胆1个,川椒20g,胡椒20g,醋300ml。川椒、胡椒共研细末,以猪胆汁和醋调和,分2次服下。用于胆道蛔虫病。

  4、胆蛔止痛验方:川椒20g,鸡蛋1个,香油50g。川椒研面,香油烧沸后炒鸡蛋,鸡蛋炒黄后入川椒面,顿服。用于胆道蛔虫病。

  5、莱菔大黄粉蜜汤:莱菔子18g,大黄15g,玄明粉9g,川椒6g,蜂蜜60g。莱菔子和川椒先煎,大黄后入,蜂蜜单煎,沸后与药汁混合,玄明粉用药汁冲服,1次或分2次服下。用于蛔虫性肠梗阻。

  6、油椒饮:川椒6g,豆油150ml。豆油烧开后入川椒,川椒以焦为度,去川椒喝油,分1~2次服下。用于蛔虫性肠梗阻。

  三、其他疗法

  1、贴敷:新鲜苦楝根皮200g,全葱100g,胡椒20粒,共捣烂如泥,放锅内炒热,加醋150ml,拌炒极热,以纱布包裹,热熨背脊两旁,由上而下,反复多次,以痛减为度,治疗小儿虫积腹痛;大黄、芒硝各45g,冰片15g,共研细末,和醋调匀,外敷痛处,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症。

  2、中药:

      (1)驱虫片:具有杀虫理气,导滞泻热之功效。适于蛔虫寄居肠道所致湿热及食滞之证,身体虚弱者不宜。3~6岁每次1~3片,6~9岁每次3~5片,9岁以上每次5~8片,日服2次,连服1~2天,或隔周再服,不可连续服用。

  (2)化虫丸:具有杀虫消积之功效。适于小儿蛔虫病。3~6岁每次2~3g,6~9岁每次3~5g,9岁以上每次5~8g,日服1~2次,早晨空腹或睡前服用。

  (3)使君子丸:具有消疳驱虫,散结止痛之功效。适于小儿疳积、虫积。3~6岁每次20~30粒,6~9岁每次30~50粒,9岁以上每次60粒,日服2次。

  (4)乌梅丸:具有温脏安蛔之功效。适于胆道蛔虫病。3~6岁每次1/3丸,6~9岁每次1/2丸,9岁以上每次1丸,日服2次。5.复方鹧鸪菜散:具有驱蛔消积之功效。适于蛔虫病或胆道蛔虫病。3~6岁每次1~2包,6~9岁每次2~3包,9岁以上每次3~5包,日服1次,连服3日。

  3、中医的其他治疗:

      (1)针灸主穴为大横(双侧),配穴为足三里(双侧)、支沟。大横穴直刺,针尖微指脐部,强刺激,泻法,每日针1~2次,连续2日。用于蛔虫病;主穴取迎香透四白、胆囊穴,配穴取内关、足三里、中脘、人中,强刺激,泻法。用于胆道蛔虫病;主穴取天枢、中脘,配穴取足三里、内关、合谷,强刺激,泻法。用于蛔虫性肠梗阻。

  (2)推拿按摩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揉神阙,用于蛔虫性腹痛;按压上腹部剑突下(以压痛点为准),采用一压一推一松手法,连续推压7~8次后重压1次,如此反复进行,用于胆道蛔虫病;用掌心以旋摩法顺时针方向按摩患儿腹部,手法由轻到重,配合应用扭揉法或提抖法,用于蛔虫性肠梗阻。

  四、肠道蛔虫西医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甲苯咪唑(Mebendazole)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100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商品名肠虫清,为新的广谱驱虫剂。剂量为400mg,一次吞服。疗效达90%以上。但在大规模治疗中,偶有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3)左旋咪唑用量为150mg,一次服用,本药驱蛔作用不及甲苯咪唑,但较哌嗪为优,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早期妊娠、肝、肾疾患应慎用。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成人每公斤体重25mg,早晚各1次,连服3天,日用量不可超过3g,此药已被甲苯咪唑所取代。

  (4)噻嘧啶(Pyrantel)(商品名抗虫灵、驱虫灵)是广谱抗虫药,能使蛔虫肌肉剧烈收缩,引起痉挛性麻痹。用量为5-10mg/kg,晚1次顿服。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呕吐等,对孕妇、急性肝炎、肾炎、严重心脏病及发热病人应暂缓给药。

  (5)驱蛔灵(枸橼酸哌嗪)成人每次3-4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50mg(最高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连服2天,便秘者加服泻剂。副作用轻,偶有眩晕、呕吐、头痛等。此药已渐少用。

  2、其他特殊治疗:有报道氧气驱虫及针灸驱虫,有时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