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传染科 > 新生儿乙型肝炎

新生儿乙型肝炎简介

相关问答

  新生儿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患儿中大部分呈慢性经过,常可持续不愈,成为慢性携带者或慢性肝炎。此症与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关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国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据估计全国约有1亿人口感染乙肝。

【详情】

01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感染本病主要由母婴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引起。

  一、母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具体有以下几种。

  1、经胎盘传播:母亲在妊娠时感染乙型肝炎,或者是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均可将病毒传给胎儿。

  2、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娩出时吞入带有乙型肝炎的阴道液而被感染。

  3、由母乳感染:新生儿以受感染的母亲乳汁喂养,而被感染。

  4、生后密切接触:由于接触了感染母亲的唾液、初乳、汗液、血性分泌物,而被感染。

  二、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主要是注射、输注血液制品。此外,新生儿出生后,也可由周围的病人、带菌者,及病毒污染物的接触而感染。

02新生儿乙型肝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本病常并发维生素A、D缺乏症。少数病人有向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的趋向,或并发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等,故应及早诊断、治疗。

03新生儿乙型肝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新生儿出生时多无症状。新生儿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可表现为生后黄疸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或逐渐加深。部分病例出现其他临床症状,如发热、肝大、食欲欠佳,而后恢复或呈慢性肝炎的经过。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阻塞性黄疸,巩膜与皮肤黄染,尿色加深如茶色,大便颜色减退或呈陶土色,肝脾肿大。多数病人在出生时可完全没有其他临床症状,一般不影响胎儿发育,亦不致畸,甚至没有肝功能及血清学的改变。少数呈暴发型经过,黄疸出现后迅速加重,短期内发展到肝性脑病、出血等肝功能衰竭症状,预后极差。

04新生儿乙型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在预防时应注意,乙肝疫苗应于出生时、1个月末、6个月末各接种1次,剂量根据不同产品而定,以后每5年加强1次对于孕母在乙肝急性期或恢复期所生的小儿,应用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乙肝人类免疫血清球蛋白,HBIG),可使婴儿乙肝病毒携带率大幅度下降如仅用疫苗注射其保护率约70%左右目前趋向用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注射的方法如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采取上述联合注射,可使95%婴儿得到保护

05新生儿乙型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本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肝功能检查

  新生儿肝炎时肝功能可能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即GPT)于黄疸前期开始升高,高峰在血清胆红素高峰之前,一直持续至黄疸消退后数周。血清胆红素在黄疸前期末开始升高。

  2、乙肝血清标记物检测

  检测显示HBsAg可为阳性。


06新生儿乙型肝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本病饮食宜高糖、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定量定时,保证充分的维生素、纤维素。急性期饮食宜清淡。宜选用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如大麦苗、南瓜根、柚子、荸荠、泥鳅、豆腐、蛤蜊、田螺、茭白、甘薯、金针菜、薏米、蚌、玉米须、芹菜。改善肝功能的食物有泥鳅、鲫鱼、鱼鳔、带鱼、瘦猪肉、甲鱼、金针菜、木耳、鸭、沙虫、银鱼、兔肉、红枣、花生、冰糖等,日常可多食。忌烟酒,忌辛辣、油腻的食物。

07西医治疗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常规方法

  肝炎患儿用药宜简不宜繁,避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一、退黄治疗

  退黄主要用茵栀黄。

  二、免疫调节药物

  在治疗本病时,可用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素、白细胞介素。

  三、抗病毒药物

  1、高价免疫球蛋白:注射从人血清中提取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清除乙肝病毒,保护暴露人群。

  2、干扰素(IFN):目前多采用IFN-α100万U皮下注射,连用1周后改为隔天1次,疗程3~6个月,抑制乙肝的复制。

  3、拉米夫定(贺普汀):拉米夫定对乙肝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清除肝细胞内病毒的超螺旋型DNA。短期服用停药后易造成反跳。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