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因亲密接触如接吻、分享食物或咳嗽而传染,常见于年轻人,透过口水、飞沫散播,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有可能感染。接吻病的严重程度,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细菌恶性程度:如急性的毒性病毒。
2、细菌数量:口腔卫生越差,口腔细菌量越多,致病的几率越高。
3、接触时间:接吻时间越长,互换细菌的数量也越多。
由于接吻病是病毒造成的急性传染病,极易引发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1、呼吸系统并发症:约30%患者可并发咽部细菌感染。5%左右患者可出现间质性肺炎。
2、泌尿系统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蛋白尿、尿中管型及血尿素氮增高等类似肾炎的变化,病变多为可逆性。
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并发心肌炎者约占6%,心电图示T波倒置、低平及P-R间期延长。
4、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1%。
接吻病的潜伏期在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一)发热: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战和多汗。中毒症状多不严重。
(二)淋巴结肿大:见于70%的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直径1~4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消退需数周至数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及压痛。
(三)咽痛:虽仅有半数患者主诉咽痛,但大多数病例可见咽部充血,少数患者咽部有溃疡及伪膜形成,可见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少见。
(四)肝脾肿大:仅10%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则可达2/3。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但转为慢性和出现肝功能衰竭少见。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偶可发生脾破裂。检查时应轻按以防脾破裂。
(五)皮疹:约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亦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周内隐退,无脱屑。
(六)神经系统症状:见于少数严重的病例。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周围神经根炎等。90%以上可恢复。
接吻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有主张急性期应呼吸道隔离,其呼吸道分泌物宜用含氯石灰、氯胺或煮沸消毒,但也有认为隔离患者并无必要患者恢复后病毒血症可能长达数月,故如为献血者,其献血期限至少必须延至发病后6个月
接吻病尚无可靠的预防性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研制因EB病毒可能的致癌作用而受到限制,近年来在探索化学疫苗的研究上已有进展,但离实际应用尚有待时日
接吻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加,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加,单核细胞明显增多,通常占40%~80%,甚至高达90%,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以上)它大于淋巴细胞,而颇似单核细胞,这些细胞可能是异常幼淋巴细胞。
2.血清试验。嗜异凝集试验(Paul-Bunnell)阳性率高达60%,第2周又增加10%以上,持续4~6周或更长时间。
3.骨髓象。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可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有认为可能为周围血液稀释所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网状细胞可能增生。
4.EB病毒抗体测定。人体受EB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膜壳抗体、抗膜抗体、早期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核抗体等。
5.组织病理。全身单核巨噬系统及其他器官有广泛淋巴组织增生及局灶性单核细胞浸润。
接吻病患者无特殊饮食建议。生病时可能会食欲不佳;要喝足够的水,一天至少八大杯水或果汁(高烧期间可增量)。通常,年纪越大的病人,症状越明显,病也要较长时间才能好。
接吻病患者大多只需要多休息即可痊愈,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避免与患者接触。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急性期间应卧床休息,主要症状消失后可开始恢复运动。但剧烈和大量的运动,以及有身体接触的运动仍应当避免,以降低内脏受损的风险,这段时间将从感染开始时持续至少一个月。
药物治疗
有肝损伤时按病毒性肝炎对症治疗,抗菌药物对EBV无效,仅用于咽或扁桃体继发链球菌感染时,禁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重症患者如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又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时,应用短疗程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肝破裂若能及时确诊,迅速处理常可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