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积性皮炎的发生与下肢静脉曲张有关,其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如下所述。
1、发病原因
发病与下肢静脉曲张有关,长期从事站立者、重体力劳动工作者或多次妊娠妇女,盆腔静脉曲张除先天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缺陷外,也可继发于血栓性静脉炎后的静脉闭塞。
2、发病机制
有人认为与静脉高压使受累部位发生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短路有关。亦有认为系腓肠肌泵内的静脉流动压力增高,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间隙加宽使纤维蛋白渗入间质,这层纤维蛋白形成毛细血管周围屏障,造成局部皮肤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良。当静脉曲张后,静脉回流受阻血流变慢和倒流,造成静脉淤血。血液含氧量及营养成分减少,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液体、蛋白质和红细胞、代谢产物等渗入组织,形成水肿。缓慢的血流诱使炎细胞浸润,慢性炎症产生瘙痒或感觉异常,搔抓、摩擦或外伤等刺激即发生本病。
淤积性皮炎常有明显的搔抓史,可因抓挠造成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若发生外伤或感染则可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可继发于血栓性静脉炎后的静脉闭塞。
淤积性皮炎常发生在足踝部。最初皮肤出现瘙痒、红斑、轻度鳞屑,几周或几个月后皮肤呈深褐色。皮下淤血常被忽视,可能导致水肿加重继发感染,最终引起严重皮肤损害(溃疡形成)。
一般起病缓慢,先开始在小腿下1/3出现轻度水肿,休息后可消退,站立或行走时间长又复出现。渐起圆形红斑或褐红色斑片,有时可呈紫癜样斑片,自觉瘙痒明显,常抓破糜烂和结痂等。日久渐皮肤粗糙、脱屑、增厚、皲裂,呈苔藓化样损害,甚至呈瘢痕疙瘩样硬度。反复发作或加重,以冬季为甚。
淤积性皮炎的真正病因尚不明,发病与下肢静脉曲张有关对于本病要早诊断、早期治疗对从事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者,应尽量采取防护措施
淤积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容易受到刺激,抗生素霜、急救(麻醉)霜、酒精、羊毛脂或其他化学药品都不应使用,因为它们可能加重病情
淤积性皮炎最初皮肤出现瘙痒、红斑、轻度鳞屑,几周或几个月后皮肤呈深褐色。淤积性皮炎应检查皮肤损伤部位、形态、大小、面积等。
淤积性皮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加强营养,多吃豆类、鱼类等,但要注意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多与糖代谢和脂代谢有关,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淤积性皮炎的治疗首先是控制静脉高压,同时可口服抗组胺药止痒,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皮肤用药对治疗本病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1、一般疗法:首先要控制静脉高压。尽早治疗,休息时抬高患肢,避免长久站立或重体力劳动。静脉曲张轻者可用弹力绷带包扎,重者可到外科做手术结扎或其他治疗。注意避免用手搔抓,不要受外伤,应经常外用适当药物进行保护。
2、全身疗法:局部有感染应当及早用抗生素控制,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可口服抗组胺药止痒,若局部浸润显著,亦可内服活血化淤的中药,如马栗树籽提取物(强力脉痔灵)、痔根断等。
3、局部疗法:按湿疹局部用药原则处理,糖皮质激素药膏与保湿润肤霜联合应用,若有溃疡伴感染时可先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0.5%依沙吖啶(雷佛奴尔)湿敷,待分泌物减少后再外用莫匹罗星(百多邦)等抗生素药膏或外科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