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皮肤科 > 黄水疮

黄水疮简介

相关问答

  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又名脓疱病、接触传染性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本病以发生水疱、脓疱,易破溃结脓痂为特征,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大疱性和非大疱性脓疱疮两种类型。本病在世界各地区均有发病,但由于各地区地理位置不同及环境气候的差异,发病情况及致病菌亦有不同。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有利于本病的发生。

【详情】

01黄水疮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非大疱性黄水疮常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偶尔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皮肤轻微外伤后细菌粘附、侵入并导致感染。大疱性黄水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可发生于完整的皮肤,该菌可产生并释放表皮剥脱毒素,表皮剥脱毒素与细胞表面的桥粒芯糖蛋白1结合,造成表皮细胞间粘附丧失,细胞松解,大疱形成。

02黄水疮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本病疱疹破溃以后脓液可感染其他正常皮肤,且可因皮肤完整性被破坏而诱发皮肤的其他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03黄水疮有哪些典型症状

  本病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2~7岁儿童。两型的临床表现分别如下:

  1、大疱性黄水疮
  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散在的水疱,1~2天后水疱迅速增大,疱液由清亮变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积脓现象,为本型脓疱疮的特征之一。疱壁薄而松弛,破溃后显露糜烂面,干燥后结黄色脓痂。有时在痂的四周发生新的水疱,排列呈环状,称为环状脓疱疮。患者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非大疱性黄水疮
  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后,脓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张,可相互融合。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结痂一周左右自行脱落痊愈,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

04黄水疮应该如何预防

  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黄水疮具有传染性,因此注意患者应适当隔离,特别是注意抵抗力低下的幼儿和老人与患者的隔离患者接触过的衣服、毛巾、用具等,应予消毒

05黄水疮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脓液、脓痂中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脓疱形成,疱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和球菌。

06黄水疮病人的饮食宜忌

  黄水疮的患者要少吃或者是不吃鸡蛋,从而避免让一些化脓的炎症加剧。因此在选择一些蛋白质的食物的时候,要注意了。而且在黄水疮的发作的期间,一些碳水的化合物以及脂肪,而且尤其是一些糖类的,更是要限制,由于这类东西它是会有利于葡萄球菌的生长的,所以要避免。

07西医治疗黄水疮的常规方法

  皮损广泛或伴有发热、淋巴结炎者,系统应用敏感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来选择。水疱或脓疱局部消毒后抽吸疱液,外涂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软膏等。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