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皮肤科 > 全身化脓性感染

全身化脓性感染简介

相关问答

  病原菌侵入人体血液,并在其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和中毒症状,统称为全身性感染。而全身化脓性感染往往属于继发,可继发于污染或损伤严重的创伤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弥漫性腹膜炎、胆道或尿路感染等。一般分为败血症和脓血症,而以败血症最为常见和最重要。

【详情】

01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气菌和腐败菌等。有时呈单一感染,有时是两三种致病菌混合感染。

  机体过劳、衰竭、维生素不足或缺乏,以及某些慢性传染病,都是容易发生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因素。此外,粗暴的处理创伤使其防卫性肉芽面受到损伤,创内存有大量脓汁,创液和坏死组织分解产物不能排出创外,以及创内有异物、坏死灶和脓窦等都容易致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发生。

02全身化脓性感染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如果起初的感染未得到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控制,则会引起本病,进一步发展则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肺炎通常发生较早,较多见,且发展迅速。另外还可并发脓胸、心肌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深部脓肿、化脓性脑膜炎(几乎1/3患儿可发生),且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需高度警惕;严重者可以引起休克和死亡。上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与细菌栓子随血循环播散有关。

03全身化脓性感染有哪些典型症状

  全身化脓性感染有哪些症状?简述如下:

  1、临床上

  在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败血症、脓血症和毒血症,但其有许多共同之处:起病急骤,发展快,病情重;全身症状明显,如高热,体温可高达40-41℃;且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尚有头痛、头晕、关节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大汗、贫血,甚至神智淡漠、烦燥、谵妄或昏迷;肝、脾肿大,严重时出现黄疸,皮下瘀血或出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如病人抵抗力减弱时,白细胞计数可降低。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2、败血症

  高热前常有剧烈寒战,由于致病菌持续存在于血液中,体温每日波动不大,约为0.5-1℃,呈稽留热型。眼结膜、粘膜和皮肤出现瘀血点。血培养经常阳性,但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有时可为阴,一般不出现转移脓肿。

  (1)兰氏阳性菌败血症:一般无寒战,热呈稽留或弛张热,面色潮红,四肢温暖,常有皮疹,可出现转移性脓肿,及并心肌炎或较晚出现暖休克。

  (2)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寒战,热呈间歇热,严重时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白细胞计数增加不明显或反减少,休克发生早,持续时间长,四肢湿凉,有紫绀,表现冷休克,一般无转移性脓肿。

  (3)真菌性败血症: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一般迅速恶化,出现神经症状和休克。白细胞为25×10的9次方/L(2.5万/mm3)以上。

  3、脓血症

  阵发性寒战及高热,间歇期体温正常或低于正常,呈驰张热。病程多数是亚急性或慢性。自第2周起,腰背部及四肢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内,可不断发生转移性脓肿,如脓肿转移至各器官,可出现相应症状。在寒战、高热时血培养常呈阳性。

04全身化脓性感染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发生需及时和正确处理一切创伤和各种原发病源,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正确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严格掌握支援疗法的指征,增强身体体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早睡早起,运动身体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戒烟、少喝酒及咖啡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烟酒及咖啡都会刺激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且易消化,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

05全身化脓性感染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全身化脓性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简述如下:

  1、引起全身感染的病源明确的可查心电图、血肌酐、血尿素氮(BUN)项即可。

  2、对于引起全身感染的病源不明确,根据可疑所在器官部位选择心电图、血肌酐、血尿素氮(BUN)+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敏、血培养+药敏试验项。

06全身化脓性感染病人的饮食宜忌

  全身化脓性感染的饮食原则简述如下:

  一、宜食用

  1、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2、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二、忌食

  1、忌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如麻花、薯条。

  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猪油、肥肉、羊油。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花椒、胡椒、生蒜。

07西医治疗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常规方法

  全身化脓性感染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1、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应及早切开,保持引流通畅,有的需行病灶切除。

  2、全身治疗

  (1)抗生素治疗。应早用及足量,并可根据细菌培养进行调整。

  (2)支持疗法。卧床休息,高热量饮食,多种维生素及多次少量输新鲜血。

  (3)对症处理。降温、镇静、补液及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失调,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4)中医中药治疗。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及黄连解毒汤,昏迷者可加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