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念珠菌病的病原菌是念珠菌,该菌是一种由出牙生殖的酵母状真菌。已知念珠菌属可以致病的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星状念珠菌、吉利蒙念珠菌和采兰若念珠菌等八种。念珠菌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里,而且也可以寄生在正常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肛门和阴道粘膜上而不发生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多数的念珠病可能是内源性引起的。促使该病发生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如糖尿病,肺结核,肿瘤,严重烧伤,脏器移植等患者均能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容易发生念珠菌感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出现菌替代现象或菌替代症,即使用抗生素后可能引起体内对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受到抑杀,而某些菌群象念珠菌对抗生素不敏感,则有耐药性的菌株反日益增殖,从而破坏了体内细菌群间拮抗平衡;长时间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掏剂也可招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有利于念珠菌的感染。
除上述以外,外源性感染也不可忽视,即念珠菌病可由接触外界菌体而受染。如男性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往往是从其妻有念珠菌性阴道炎传染所致的;哺乳期妇女的乳头皮肤念珠菌病,多数来自患有鹅口疮,也常由其母亲患念珠菌性阴道炎所引起的;双手经常浸水的职业,如再接触念珠患,亦容易引起本病。
颈前,指间,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股内侧,臀部,肛周,会阴,外生殖器等皮肤皱折处有无潮红,发白,鳞屑,糜烂,指甲有无变厚,变色,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压之有无少量分泌物渗出,口角有无糜烂,浸渍或皲裂;对婴儿注意其皮肤有无成群的,附有细圈鳞屑的红色斑丘疹或脓疱,口腔粘膜,舌,齿龈等处有无乳白色薄膜,注意有无内脏病变。
念珠菌性擦烂红斑惯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臂沟、腹股沟、颈前乳房下、腋窝、脐窝、以及阴唇。表现为红斑糜烂及有浸渍发白的膜状鳞屑,边界较清楚,周围可见红色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痒,常见于糖尿病,肥胖及多汗的患者。
指间糜烂常发生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双手经常于水中操作的人,如瓶子工人容易罹患本病。皮损呈卵园形,表现为浸渍和糜烂,境界鲜明。自觉有痛疼感。偶尔也可侵犯足践而呈糜烂型足癣。
少数患者由于身体衰弱或有免疫缺陷者,可发生全身泛发生皮肤念珠菌病。其表现呈广泛红斑及鳞屑性损害,边界较分明、周边常有散在丘疹或水疱。常伴发鹅口疮或胃肠炎。
极个别的皮肤念珠菌病患者之皮肤是内芽肿或痱子样丘疹。
1.皮肤皱褶部位、尤其是肥胖多汗者应保持清洁干燥;注意口腔及外阴部位清洁卫生
2.积极治疗易诱发本病的原发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及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
3.合理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需长期应用者应严密观察发生各种念珠菌病的征兆,并予以及时处理
1.真菌学诊断 标本直接镜检发现大量菌丝和成群芽孢有诊断意义如只见芽孢特别是在痰或阴道分泌物中可能属于正常带菌无临床意义菌丝的存在表示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沙保氏琼脂培养呈酵母菌样生长移种米粉吐温琼脂25℃24小时;或血清37℃3小时如有顶端厚壁孢子或芽管形成鉴定为白念珠菌其他念珠菌需通过发酵和同化试验方能鉴定病理组织检查可鉴定念珠菌但不能确定菌种
2.免疫学诊断 深部念珠菌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LIF)缺乏白 细胞移动抑制指数(MI)>0.8;当疾病静止或好转时LIF恢复正常MI
3.化学诊断 鉴于念珠菌孢壁主要由糖原甘露聚糖等组成后者水解后形成甘露糖不断脱落形成代谢产物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甘露糖浓度从而可诊断深部念珠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败血症)患者血清甘露糖浓度多大于800μg/ml;非播散性患者可在600~800μg/ml之间;正常人及非念珠菌感染患者则低于600μg/ml此法特异性高定量准确而且标本用量少(每次只需0.2ml)
4.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同时存在诱发因素而查菌又阳性(指常规真菌检查)时应考虑念珠菌病的可能并作进一步检查成人出现鹅口疮标志着系深部念珠菌病的早期表现不可忽视
病人应饮食清淡,注意膳食平衡,适合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C比较多的食物,像动物的肝脏以及胡萝卜等都是可以经常性的食用的。对于瘙痒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营养比较丰富的食物,像鸡肉、牛奶以及豆制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最好不要吃鱼、虾、蟹等发物,以免食用后加重外阴部的瘙痒。对于烟酒来说,可以建中炎症充血,从而使瘙痒加剧,所以也应该要忌食。对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使炎症扩展,从而也不应该食用,对于油炸性的食物,对治疗很不利,所以也应该避免食用。
1、口腔黏膜糜烂者可外用甲紫溶液及制霉菌素洗刑、1%克霉唑液外搽或含漱;
2、阴道病变可用制霉菌素、益康唑栓剂或2%味康唑霜外涂;
3、角膜念殊菌病可选用5%匹马霉素及0.025%克念菌素液滴眼;
4、皮肤潮湿浸渍可用复方硫酸铜液及1:8000高锰酸钾液等浸泡,干燥后用抗真菌剂外用,
5、甲沟炎可选用1%白呋唑霜、%眯康唑霜、3%克霉唑霜及复方间苯二酚(雷琐辛)涂剂外搽;
6、龟头炎可外搽1%甲紫或制霉菌素液,咪唑类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