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引起皮炎的物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防腐杀菌剂:如对位酚、氯氟苯脲、三氯碳酰替苯胺、三氯二苯脲、六氯酚、双硫酚醇等,其中双硫酚醇有光过敏作用。
2、色素:多由焦油色素引起,常见为红219(苏丹苯偶氮基-萘酚)、红505(苏丹Ⅱ)、红221(甲苯胺红)、黄204(喹宁黄)。
3、香料:有化学合成剂和天然制剂两大类,常见有苯甲基柳酸盐、依兰油、纯茉莉、佛手柑油等。
4、化妆品:基质羊毛脂、丙二醇、界面活性剂、两面活性剂等。
5、染发剂:主要含对苯二酚,是一种强烈致敏物,冷烫液主要含硫甘醇酸、硫基乙酸、稀氨溶液、火碱等。
6、含有药物或中草药化妆品:其中化学药物和中草药本身就是半抗原。发病机制与接触性皮炎相同,多数系变态反应性,属Ⅳ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Ⅰ型和光变态反应。刺激性者包括伪造、劣质和变性化妆品的刺激,一些伪劣化妆品中含铅、汞等超标,引起致敏或刺激作用。
本病是因机体对化妆品内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所致,故主要并发皮肤红肿,瘙痒。常因抓挠使皮肤破溃,由于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本病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类型:
1、皮炎型
在接触部位,多见面部发生红斑、肿胀、丘疹,重者可出现水疱、糜烂、渗出等,自觉灼热或瘙痒,染发剂皮炎则除头部外,面部、躯干亦可发生,冷烫液引起的皮炎在手指部发生,因职业长期接触者,指甲亦受累,变薄、变软,甲缘翘起或甲板剥离等。
2、色素沉着型
皮炎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亦见于长期应用一种化妆品1~6个月后,面部色素加深,呈灰褐色斑,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有轻度瘙痒。
3、痤疮型
长期应用某一种化妆品(特别是脂类化妆品)1~3个月后在面部出现与毛囊一致的丘疹或脓疱,有时是在轻型痤疮的基础上,使用化妆品后加重。
4、光敏性皮炎型
应用化妆品(此类化妆品中含有某些光感性物质)后经接触日光或紫外线后发病,和皮炎型一样,出现红肿、丘疹、水疱等,本型愈后易发生色素沉着斑。
患者有化妆品使用或接触史,停止应用后即行消退,因此预防本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化妆品前,为了避免引起反应,最好先作皮肤斑贴试验,采用少许化妆品涂于前臂内侧皮肤,约(0.5~10)cm×(0.5~10)cm大小,上覆玻璃纸,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观察24、48或72h,局部如有红肿、水疱等反应为阳性,应当避免使用,若无任何反应则为阴性,说明可以应用
2、正确选用化妆品,可根据自身皮肤情况,并考虑季节、个人耐受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同时要注意生产厂家有无国家认证的标识,出厂日期等另外不要随便更换化妆品,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当面部有湿疹、皮炎、痤疮或其他皮肤病时,应积极到医院治疗,最好不要用化妆品,以免使原来皮肤病加重,或引起不良反应
临床皮肤检查多见面部发生红斑、肿胀、丘疹,重者可出现水疱、糜烂、渗出等,常伴有明显的瘙痒,可留有色素沉着。血常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以及数量明显增加。
本病患者适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猪肝、胡萝卜、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化妆品引起的脂溢性皮炎在膳食中应补充含锌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类、坚果类等,以纠正人体内锌含量相对不足。可适当给予高蛋白饮食,因为蛋白质有利于保持正常皮肤角化代谢和毛囊正常畅通。除上述之外,还要多吃含维生素C、B1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的增加谷物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患病后应避免高碘饮食,控制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入,因高碘饮食可使毛囊角化或堵塞。膳食中要注意控制脂肪量,脂肪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症状,每天供给总膳食脂肪量应在50克左右。还应注意少吃甜食,因为含糖较多的饮食可促使脂肪异生后产生更多的脂肪。
本病治疗首要原则应追查病因,避免再接触,清除刺激因子并告知患者以免今后再接触患病。避免搔抓、摩擦、热水或肥皂水洗涤及其他附加刺激。摒除辛辣刺激食品,清理胃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药物疗法
本病治疗以脱敏止痒为主,轻者可口服或注射抗组胺药,如皮损面积大,炎症显著者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10%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对重症泛发患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泼尼松20~30mg/d或肌注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得宝松),或静滴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有感染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
外用疗法
本病治疗基本原则同急性湿疹。根据皮损情况,选择适应的剂型和药物,以消炎、收敛、缓和对症为原则,禁用刺激性或易致敏的药物。急性期红肿炎症显著、渗出糜烂者可用复方硫酸铜液(达里波斯液)或3%硼酸溶液进行湿敷,轻者可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或收敛、消炎的油膏外用。如已形成慢性炎症,可酌用低浓度角质形成剂,如3%黑豆馏油或糠馏油糊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配为油膏或乳剂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