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大的原因,首先要从病史分析。患儿是否有微生物、寄生虫等感染因素,是否有先天性溶血病或代谢病,是否有其他血液病、肿瘤类疾病。此外,脾大往往与地区流行病(如疟疾)和种族遗传病(如广东、广西等地多见的地中海贫血)有关,也应注意追查。重度脾大较多见于寄生虫病、细菌或病毒感染、营养不良合并感染所致贫血、先天代谢病、班替综合征等。肝大与脾大同时出现的病例,较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感染、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合并感染所致贫血、溶血性贫血、先天代谢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郎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淀粉样变性等。
小儿脾大除了其临床表现外,还可引起其他疾病。本病并发脾功能亢进时,可出现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表现。其他视原发病不同可有各种并发症。
正常情况下,不应扪及脾脏。患儿于仰卧位、侧卧位肋缘下扪及脾脏,表示其体积超过正常1倍。小儿腹壁较薄,于仰卧位易扪及。正常新生儿脾可在肋缘下1~2cm扪及。1周岁以后,脾脏在肋缘下不应扪及。触诊法不能确定脾脏大小时,可采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大。正常脾浊音界在左腋中线9~11肋之间,厚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小儿脾大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生活习惯和日常的生活行为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小儿脾大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小儿脾大的化学检查,主要是针对病原学所做的检查。主要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多考虑伤寒、疟疾、黑热病、非白血性白血病、组织胞浆菌病等。脾肿大,外周血或骨髓中性粒细胞检查见黏多糖颗粒常为黏多糖病。
2、有关溶血的血液学检查
首先确定有无溶血,再确定溶血原因。
3、骨髓检查
如骨髓涂片发现多量幼稚细胞异常组织细胞和淋巴肉瘤细胞有助于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淋巴瘤等的诊断。骨髓涂片查见疟原虫及利朵小体可确诊为疟疾及黑热病。
4、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可鉴别脾肿大是否与肝脏疾病有关。
小儿脾大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进食坚硬、刺激、油炸、带刺、过冷、过热、粗纤维的食物,以免因饮食不当而划破曲张的静脉而引起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饮食上应以清淡、柔软而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为宜。脾大且伴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因肿大的脾脏可对血细胞产生破坏和隔离作用,进而易致使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红细胞的降低可导致贫血的产生,所以在饮食上注意适宜多吃补益气血的食物。
在大多数情况下,脾脏肿大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所以,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前提,以病因治疗为主。积极治疗原发病。感染性脾肿大主要是抗感染治疗。白血病及脾肿瘤以抗肿瘤化疗为主。结缔组织病应给予激素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