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病因很多,既可发生于出生时,也可发生在出生前或生后新生儿期。多年来一直认为脑瘫的主要病因是早产、产伤、围生期窒息及核黄疸等。但存在这些病因的患儿并非全部发生脑瘫,故只能将这些因素视为有可能发生脑瘫的危险因素。受孕前后与孕母相关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疾病因素,如妊娠早期绒毛膜、羊膜及胎盘炎症、双胎等,很可能造成早产和围生期缺血缺氧,而且是高危新生儿存活者以后发生脑瘫的重要基础。
小儿脑性瘫痪除了其临床表现外,还可引起其他疾病。本病常导致其他障碍,如智力低下(占30%~50%)、癫痫(25%~50%)、视力异常(50%左右)、听力减退(10%~15%)、语言障碍等。
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
一、早期表现
1、精神症状:过度激惹。患儿经常持续哭闹,很难入睡。对突然出现的声响及体位改变反应剧烈。全身抖动,哭叫似惊吓状。
2、喂养困难:患儿表现为吸吮及吞咽不协调,体重增长缓慢。
3、护理困难:穿衣时很难将手臂伸入袖内。换尿布时难以将大腿分开。洗澡时脚刚触及浴盆边缘或水面时,婴儿背部立即僵硬呈弓形,并伴有哭闹。
二、运动功能障碍
1、运动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包括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迟缓、主动运动减少。
2、肌张力异常:肌张力亢进、肌强直、肌张力低下及肌张力不协调。
3、姿势异常:静止时姿势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活动时姿势异常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4、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以及Vojta姿势反射样式异常。
小儿脑性瘫痪因可发生在出生前、围生期及出生后,预防措施应贯穿始终预防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1、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2、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处理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3、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小儿脑瘫在诊断时,除依靠其临床表现外,还需要做以下检查。
1、脑电图(EEG):约有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偏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
2、肌电图:肌电图可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
3、脑阻抗血流图(REG):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4、头颅CT、MRI:大多数脑瘫患者可发现脑萎缩、外部性脑积水、脑软化或脑穿通畸形。
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应选择营养丰富并易于消化的事物。多食瘦肉、肝、蛋、新鲜蔬菜及水果。根据患儿口部功能的发展,由流食、半流食至固体事物逐渐改变质地。做到合理喂养、定时定量。防止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脑性瘫痪患儿常因病症发展而出现困难的进食障碍,从而影响唇和舌头功能,造成语言障碍。因此,需要护理者给予正确的喂养方式,并逐渐培养患儿独立进食的能力,这对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小儿脑性瘫痪,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从症状上分析,当属“五迟、五软”范畴。中医对脑瘫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辨证论治
脑瘫的分型论治,古人没有系统的论述。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
1、肾虚髓亏
证候: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无神采,动作发育落后,翻身、坐、爬、立、行等均迟于正常同龄儿童。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肾生精,填髓益脑。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茯苓、泽泻、山萸肉、牡丹皮、枸杞子、补骨脂、怀牛膝、鹿茸、益智仁等。
2、脾肾亏虚
证候:腰脊不举,坐立不稳,肌肉痿弱不实,行走迟缓,多卧少动,面黄形瘦,舌淡苔薄白,脉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壮骨。
方药:补天大造丸。当归、龟板、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紫河车、鹿茸、枸杞子、补骨脂等。
3、心血不足
证候:智力低下,神情呆滞,语言发育迟缓或见言语不清,或数岁不语,面色无华,发稀枯萎。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菖蒲丸加减。人参、石菖蒲、麦冬、远志、当归、茯神、川芎、白芍、熟地、山萸肉、鹿角胶等。
4、痰瘀阻窍
证候:关节强硬,屈伸不利,运动落后,或下肢交叉,脚尖着地,手紧握拳,头反张,语言不利,或失聪失语,舌质暗,苔腻,脉滑。
治法:化痰活瘀,开窍通络。
方药:强力愈瘫片。全虫、蜈蚣、乌蛇、僵蚕、菖蒲、郁金、胆星、白附子、白芥子、川芎、沉香等。
二、中药成药
由于婴幼儿服用中药困难,中成药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上使用更为广泛。中成药不仅用于脑损伤、脑发育落后的治疗,更可用于脑瘫患儿体质的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的提高等。
1、脑发育落后——六味地黄丸、河车大造丸。
2、脑损伤、血液循环淤滞——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
3、消化功能紊乱——厌食、腹泻、疳积、营养素缺乏—参苓白术散、归脾丸、婴儿素、稚儿灵颗粒、健脾生血颗粒、健儿消食口服液等。
4、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呼感—玉屏风散、虫草制剂金水宝、至灵胶囊、灵芝制剂薄芝糖肽注射液。
5、钙磷代谢失常——龙牡壮骨冲剂。
6、醒脑开窍——麝香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