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乏力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一旦出现应首先寻找原因,如有无头盆不称与胎位异常,了解宫颈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情况。子宫收缩乏力多由几个因素综合引起,常见的原因如下。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因而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导致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2、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等)、子宫壁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经产妇子宫肌纤维变性或子宫肌瘤等,均能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3、精神因素:初产妇(primipara)[尤其是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elderlyprimipara)],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睡眠少,临产后进食少以及过多地消耗体力,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4、内分泌失调:临产后,产妇体内雌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孕激素下降缓慢,子宫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降低等,均可影响子宫肌兴奋阈,致使子宫收缩乏力。
5、药物影响: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镇痛剂,如吗啡、氯丙嗪、度冷丁、巴比妥等,可以使子宫收缩受到抑制。
本病在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及多次妊娠、双胎、羊水过多等子宫局部因素者发病率较高,同时也见于精神紧张者。如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孕期及临产过程,则可减少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会导致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引起滞产。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或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女性在生产的时候,由于子宫收缩出现问题,导致宫口一直不能打开,而胎儿却想要出来,这种情况长时间出现会导致胎儿窒息。因此我们孕妇就要先了解子宫收缩乏力的常见症状,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疾病发生。常见的症状如下:
一、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2.0kPa),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10分钟。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由于宫腔内张力低,对胎儿影响不大。
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不能使胎先露部下降,属无效宫缩。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脱水、电解质紊乱、肠胀气、尿潴留、胎儿-胎盘循环障碍,可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下腹部有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律、宫口扩张缓慢或不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延缓或停滞,产程延长。
三、产程曲张异常
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程曲线异常,可有以下7种。
1、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颈口扩张3cm称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延长:从宫颈口扩张3cm开始至宫颈口开全称为活跃期,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颈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称为活跃期停滞。
4、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称为第二产程延长。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称为第二产程停滞。
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晚期至宫口扩张9~10cm,胎头下降速度每小时少于1cm,称为胎头下降延缓。
7、胎头下降停滞: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达1小时以上,称为胎头下降停滞。
应对孕妇进行产前教育,解除孕妇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孕妇了解妊娠和分娩是生理过程目前国内外都设康乐待产室(让其爱人及家属陪伴)和家庭化病房,有助于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增强信心,可预防精神紧张所致的宫缩乏力分娩时鼓励多进食,必要时可从静脉补充营养避免过多地使用镇静药物,注意检查有无头盆不称等,均是预防子宫收缩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及时排空直肠和膀胱,必要时可行温肥皂水灌肠及导尿
子宫收缩乏力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和体征外,产妇通常进行常规妇产科检查,如妇科B超、子宫检查、双合诊、阴道检查、宫颈检查等。
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可吃半流质饮食,如面条、馄饨、小米红枣粥、包子、面包、苏打饼干、烩豆腐、清蒸鱼、烩鲜嫩菜末等。产妇宜吃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如蔬菜、海带、猪血、胡萝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加强宫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最有效的止血方法。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立即按摩宫底,开放静脉通道、排空膀胱及进行阴道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做好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准备。首选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缩宫素、麦角衍生物、前列腺素、重组的激活VII因子等。压迫法多用于经按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紧急情况下。保守治疗无效,对迫切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产妇一般首选保守性手术治疗,包括盆腔血管结扎法(子宫动脉结扎术及髂内动脉结扎术)、B-Lynch外科缝线法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其中B-Lynch外科缝线法是英国MiltonKeynes医院于1993年首次报道的一种控制产后出血的缝线方法,在子宫前后壁缝线加压子宫,可有效地治疗产后出血,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针对不同临床表现采取如下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一当出现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先应寻找原因,有无头盆不称与胎位异常,了解宫颈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情况。若发现有头盆不称,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若判断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经阴道分娩者,则应考虑采取加强宫缩的措施。
1、一般处理
消除精神紧张,多休息,鼓励多进食。不能进食者可经静脉补充营养,给10%葡萄糖液500~1000ml内加维生素C2g。伴有酸中毒时应补充5%碳酸氢钠。低钾血症时应给予氯化钾缓慢静脉滴注。产妇过度疲劳,可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度冷丁100mg肌肉注射,经过一段时间,可以使子宫收缩力转强。自然排尿有困难者,先行诱导法,无效时应予导尿,因排空膀胱能增宽产道,且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对初产妇宫颈开大不足3cm、胎膜未破者,应给予温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排除粪便及积气,刺激子宫收缩。
2、加强子宫收缩
经过一般处理,子宫收缩力仍弱,确诊为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产程无明显进展,可选用下段方法加强宫缩。
(1)人工破膜:宫颈扩张3cm或3cm以上、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破膜后,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现有学者主张胎头未衔接者也可行人工破膜,认为破膜后可促进胎头下降入盆。破膜时必须检查有无脐带先露,破膜应在宫缩间歇期进行。破膜后术者的手指应停留在阴道内,经过1~2次宫缩待胎头入盆后,术者再将手指取出。
(2)安定(valium)静脉推注:安定能使宫颈平滑肌松弛,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扩张,适用于宫颈扩张缓慢及宫颈水肿时。常用剂量为10mg静脉推注,间隔2~6小时可重复应用,与催产素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3)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应用:前列腺素E2及F2α均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给药途径为口服、静脉滴注及局部用药(放置于阴道后穹窿)。静脉滴注PGE20.5μg/min及PGF2α5μg/min,通常能维持有效的子宫收缩。若半小时后宫缩仍不强,可酌情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20μg/min。前列腺素的副反应为子宫收缩过强、恶心、呕吐、头痛、心率过速、视力模糊及浅静脉炎等,故应慎用。
(4)催产素(oxytocin)静脉滴注:适用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者。催产素静脉滴注过程中,应有专人观察宫缩、听胎心及测血压。若出现宫缩持续1分钟以上或听胎心率有变化,应立即停止滴注。催产素在母体血中的半衰期为2~3分钟,停药后能迅速好转,必要时可加用镇静剂以抑制其作用。若发现血压升高,应减慢滴注速度。由于催产素有抗利尿作用,水的重吸收增加,可出现尿少,需警惕水中毒的发生。
经过上述处理,若产程仍无进展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时,应及时行剖宫产术。第二产程若无头盆不称,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时,也应加强子宫收缩,给予催产素静脉滴注促进产程进展。若胎头双顶径已通过坐骨棘平面,等待自然分娩,或行会阴侧切,行胎头吸引术或产钳助产。若胎头尚未衔接或伴有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术。情况改善后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处理原则是调节子宫收缩,恢复子宫收缩极性。给予强镇静剂度冷丁100mg或吗啡10~15mg肌注,使产妇充分休息,醒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在子宫收缩恢复为协调性之前,严禁应用催产素。若经上述处理,不协调性宫缩未能得到纠正,或伴有胎儿窘迫征象,或伴有头盆不称,均应行剖宫产术。若不协调性子宫收缩已被控制,但子宫收缩仍弱时,则可采用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时加强子宫收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