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为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导致孕妇缺铁。巨幼细胞贫血%是叶酸缺乏;少数孕妇因缺乏维生素B而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导致造血障碍。
贫血孕妇抵抗力低下,在妊娠和分娩期间的风险增加,严重者导致严重的并在症甚至死亡。当孕妇患重度贫血时,经胎盘供氧和营养物质不足以满足胎儿生长所需,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
轻者无明显症状,或只有皮肤、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稍苍白;重者可有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以及口腔炎舌炎等。
妊娠期间定期产检发现贫血及时治疗,妊娠期间加强营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对于有些准妈妈来说,孕期单单从饮食中摄取铁质是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的,对于有明显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摄入胃肠容易接受和吸收的铁剂
含铁丰富的食物要多吃
卤鸡肝、猪肝等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每周可吃一到两次鸭血汤、蛋黄、瘦肉、豆类、菠菜、苋菜、番茄、红枣等食物含铁量都较高,可以经常食用
食物要多样化
经常进食牛奶、胡萝卜、蛋黄,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这些食物可以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身体对于铁的吸收还可于三餐间补充些牛肉干、卤鸡蛋、葡萄干、牛奶、水果等零食,也是纠正贫血的好方法
妊娠中后期多吃高蛋白食物
妊娠中后期胎儿发育比较快,只要孕妇每周体重增加不超一千克,就要多吃含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奶、鱼类、蛋类、瘦肉、豆类等,这些食物对孕妇贫血的治疗有良好效果,但要注意荤素结合,以免过食油腻东西伤及脾胃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有无贫血及贫血严重程度,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据红细胞参数(MCV、MCH及MCHC)可对贫血进行红细胞形态分类,为诊断提供相关线索。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反映骨髓红系增生及代偿情况;外周血涂片可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改变,有否疟原虫和异常细胞等。
2.骨髓检查骨髓细胞涂片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骨髓活检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骨髓检查对某些贫血,白血病,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或大理石变,髓外肿瘤细胞浸润等具有诊断价值。必须注意骨髓取样的局限性,骨髓检查与血常规有矛盾时,应做多部位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导致此类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钾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等。有时还需进行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或PNH克隆等检查;骨髓造血细胞的染色体、抗原表达、细胞周期、基因等检查;以及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因子或骨髓细胞自身抗体检查等。
妊娠过程中应多吃含铁量、含优质蛋白质、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铁在食物中广泛存在,但以动物类食品的血红素铁吸收更好,因此应每天补充瘦肉(牛肉、羊肉、猪肉)、蛋类、奶类,每周2-3次动物肝脏,此外黑木耳和海带也是含铁很丰富的食品。
对于产前就有贫血的人,每天摄入20mg以上的铁是比较困难的,应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除了保证铁的摄入量充足外,更应注意的是保证铁的良好吸收。铁是在十二指肠吸收,并且需要一定的酸性环境,如果胃酸偏低就会影响吸收,应给病人提供适量的酸味食物或者配合维生素C。新鲜蔬菜中和水果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并且能将食品中氧化型铁转变为还原型铁,更易于吸收。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不但有一定的造血效果,而且有提高铁吸收率的作用。
1.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以口服给药为主。硫酸亚铁0.3g,每日3次,同时口服维生素C 0.3g促进铁的吸收。多糖铁复合物的不良反应较少,每次150mg,每日1~2次。巨幼细胞贫血应加强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动物肝及肾等食物。补充叶酸,每日口服叶酸15mg、或每日肌注叶酸10~30mg,直至症状消失、贫血纠正。维生素B1100~200µg肌注,每日1次,2周后改为每周2次,直至血红蛋白值恢复正常[2]。
2.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由产科医师及血液科医生共同管理,主要以支持疗法为主。再障患者在病情未缓解之前应避孕,若已妊娠,在妊娠早期应做好输血准备的同时行人工流产。妊娠中、晚期孕妇,因终止妊娠有较大危险,应加强支持治疗,在严密监护下妊娠直至足月分娩。支持疗法主要为注意休息,增强营养,间断吸氧,少量、间断、多次输新鲜血,提高全血细胞。出现明显出血倾向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3.血红蛋白 4.分娩过程中避免产伤,预防产后出血。出血多时应及时输血。产时及产后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