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栓子来源
(1)血栓: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由血栓引起的肺栓塞(PE)也称肺血栓栓塞。70%~95%是由于深静脉血栓(DVT)落后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部位以下肢深静脉为主,文献报告达90%~95%,如奈、股、深股及髂外静脉。行胸、腹及髋部手术时,患脑血管意外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DVT发生率很高。于手术中或手术后24~48h内,小腿腓静脉内可形成血栓,但活动后大部分可消失,该处5%~20%的血栓可向高位的深静脉延伸,并有3%~10%于术后4~20天内引起PTE。腋下、锁骨下静脉也常有血栓形成,但来自该处的血栓仅1%。盆腔静脉血栓是妇女PTE的重要来源,多发生于妇科手术、盆腔疾患等。极少数血栓来自右心室或右心房。另外还应该注意,下肢浅静脉炎虽然不能直接产生PTE,但其中20%与DVT有密切关系。
(2)其他栓子:如有脂肪栓、空气栓、羊水、骨髓、寄生虫、胎盘滋养层、转移性癌、细菌栓、心脏赘生物等均可引起PE。
2.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
(1)血流淤滞:为最重要条件,使已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循环中的抗凝物质所抑制,有利于纤维蛋白的形成,促使血栓发生。常见于老年、久病卧床、下肢静脉曲张、肥胖、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或妊娠的妇女。据北京协和医院病例资料,40%PE有各种性质的心脏病,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
(2)静脉血管壁损伤:如外科手术、肿瘤、烧伤、糖尿病等,因组织损伤后易产生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活性凝血活酶容易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3)高凝状态:见于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术后伴血小板溶解、高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口服避孕药物等。国外文献报道胰腺癌具有最高的DVT的发生率,因此DVT可能成为恶性肿瘤的预兆。实验室检查报告在反复发作DVT的患者中有凝血机制的异常,如血小板黏着性增加及寿命降低、第V及Ⅶ因子增加、抗凝血酶第Ⅲ因子缺乏、凝血因子Ⅰ异常、静脉壁内皮细胞内纤溶酶原激活剂降低、纤维蛋白溶酶原及纤溶酶的抑制剂增高等。
凡能产生上述条件的疾病和病理状态,即孕育着血栓形成的危险,并成为血栓栓子的发源地。
由于肺栓塞后可造成肺泡的血供中断,可造成呼吸困难诱发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是威胁女性生命的重症,一定要及时诊断,尽快治疗。
根据栓子大小及其阻塞肺动脉的程度,使其临床表现有:
1.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以起病突然,脑缺氧的一系列表现为主:
(1)起病突然,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衰弱。突然呼吸困难者占82%,胸痛占49%,咳嗽占20%,晕厥14%,咯血7%。
(2)脑缺氧症状:患者极度焦虑不安、恐惧、淡漠、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
(3)急性疼痛:胸痛、肩痛、颈部痛、心前区及上腹痛。
2.大的动脉栓塞可发生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甚至突然死亡:
(1)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体征有心动过速、甚至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第二音亢进、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有第二音分裂、休克、发绀,中心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
(2)肺部主要体征有呼吸快、湿啰音、胸膜摩擦音、喘息音及肺实变的体征。
(3)心电图有电轴右偏,T波倒置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4)血气分析有PaO2及PaCO2均低的表现。
(5)X线胸片示有充血性肺不张或肺梗死,多在12~36h内出现。
1.早期筛查:
一般通过临床细致检查,早期发现下肢深层静脉血栓形成,80%病人可以防止肺栓塞的发生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剖宫产或难产手术应做到操作轻柔细致,减少组织损伤,尤其要注意避免损伤血管而诱发血栓形成在分娩过程中应及时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凝固性增加
(2)产后、手术后鼓励病人尽可能多翻身及屈伸下肢,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回流,增强血液循环
(3)必要时应用预防性抗凝血疗法
2.药物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1)小剂量肝素预防术后DVT的发生有肯定效果
(2)口服抗凝剂:如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片)(acenocoumarol,sinfrom)、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warfarin)常用于有DVT史、严重静脉曲张者,作预防性抗凝
(3)抗血小板制剂:双嘧达莫,每天100mg口服,可抑制血小板集聚及粘连非甾类抗炎剂,如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口服0.3~1.2g)、引哚美辛即可抑制凝血酶A2,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检查项目包括:
1.血常规及生化:当有肺梗死时,血白细胞及血沉可增高。
2.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SFC),纤维蛋白降解物质(FDP)及D-二聚体SFC:提示最近有凝血酶产生,FDP提示纤溶酶活动,在PTE中的阳性率为55%~75%,当两者均为阳性时,有利PTE的诊断。
3.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
(1)吸空气时,约85%PTE患者显示PaO2低于lO.7kPa(80mmHg),其可提示栓塞的程度。
(2)肺泡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的测定,较PaO2更有意义,因发生栓塞后,病人常有过度通气,因此PaCO2下降,肺泡气的氧分压(PaO2)增高,PA-aDO2应明显增高。
(3)无效腔气/潮气量比值(VD/VT)在栓塞时增高,当病人无限制性或阻塞性通气障碍时,比值>40%提示PTE可能,
4.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急性右心室扩张和肺动脉高压,显示心电轴显著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并有典型的SⅠQⅢTⅢ波型(Ⅰ导联S波深,Ⅲ导联Q波显著和T波倒置),有时出现肺型P波,或肺-冠反射所致的心肌缺血表现,如ST段抬高或压低的异常,上述变化常于起病后5~24h内出现,大部分在数天或2~3周后恢复,只有26%的病人有上述心电图变化,大多数病人心电图正常,或仅有非特异性改变,因此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另外心电图检查也作为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的手段。
5.胸部X线表现:由于肺栓塞的病理变化多端,所以X线表现也是多样的,疑肺栓塞的患者应连续做胸部X线检查,90%以上的患者出现某些异常改变,如正常也不能除外肺栓塞。
6.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灌注显像:是目前较为推崇的一种PE诊断方法,PE者肺灌注扫描的典型所见是呈现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肺通气扫描所见是吸入的放射性气体随空气分布于全肺,最近,美国在一群疑有急性PE人群中随机抽样进行多中心研究,以估计在PE诊断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称PE诊断的前瞻性研究(PIOPED),通过与肺动脉造影(CPA)相对照,发现诊断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87%,但诊断正常者仍有4%~5%亚临床的PE。因此,可用于可疑的PE的标准筛选检查,但对临床高度可疑而不能确定者仍须做肺动脉造影。
7.螺旋CT:螺旋CT是一种新型PE诊断手段,其直接征象为半月形,环形充盈缺损,完全梗阻及轨道征,间接征象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扩张等,据报告对肺动脉段及段以上水平的PE诊断阳性率96%,但对段以下水平的PE诊断易出现假阳性。
8.肺动脉造影(CPA):选择性肺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PE最准确的方法,阳性率达85%~90%,可以确定阻塞的部位及范围,若辅以局部放大及斜位摄片,甚至可显示直径0.5mm血管内的栓子,在栓塞发生72h内,CPA诊断PE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般不易发生漏诊,假阳性很少,错误率6%,有时因栓子太小不易检出,因此可产生灌注显像阳性。而肺动脉造影阴性,作为肺栓塞诊断依据,肺动脉造影的X线征象:必须见到肺动脉腔内有充盈缺损或血管中断,其他具有提示意义的征象如局限性肺叶,肺段的血管纹理减少或血流缓慢及血量减少等。
9.数字减影血管影(DSA):本方法可明显降低造影剂浓度,用量及副作用,基本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与显像比较符合率83.5%,本法适用于显像高度可疑者或估计栓塞位于肺动脉主要分支者,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及不能接受肺动脉造影者,它的X线征象类似于血管造影。
10.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传统CPA进行比较,发现其敏感性75%,特异性95%,虽较传统的CPA为低,但MRA避免了电离辐射,避免了可能引起肾毒性的碘造影剂,操作起来比较安全,故不失为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PE诊断方法,但价格太昂贵。
11.超声心动图:包括常规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等,近年来在PE诊断中的作用渐受重视。TTE能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栓塞、间接征象有右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异常、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等。
12.D-二聚体(D-dimer):当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质量浓度升高,是一项有前途的检查方法。以D-二聚体>500μg/L作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仅为35.2%,故该法不能用来诊断血栓性疾病,只能排除该类疾病。
当疑有肺栓塞时,需做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但确诊有赖于肺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
妊娠合并肺栓塞患者饮食原则:
饮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多吃杂粮、粗纤维蔬菜和水果。
降压降脂特别推荐:黑木耳、蘑菇、大葱、洋葱、蒜苗、芹菜、紫菜、海带、玉米、豆制品、山楂、西红柿、菠萝、柠檬、苹果等。
一日营养餐食谱,提供参考:
早餐:枸杞麦片牛奶1杯、煮鸡蛋1个、花卷1个;
中餐:米饭2两、苦瓜排骨、豆角茄子、小白菜千张、西红柿紫菜虾皮汤;
晚餐:鱼片粥1碗、软饼1张(面粉2勺、豆粉1勺、荞麦粉1勺)、芹菜胡萝卜炒肉、黄瓜木耳。
1.一般治疗:
(1)应保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高浓度吸氧。
(2)放置中心静脉压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控制输液入量及速度,并可通过此途径给药。
(3)镇痛:有严重胸痛时可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休克者避免使用。
(4)抗休克:为减低迷走神经兴奋性,防止肺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可静脉内注射阿托品0.5~1mg,也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酚妥拉明(苄胺唑啉)。抗休克常用多巴胺200mg加入500ml葡萄糖液内静滴,开始速率为2.5μg/(kg·min),以后调节滴速使收缩压维持在12.0kPa(90mmHg)[在10~25μg/(kg·min)]。右旋糖酐可作为主选扩容剂,而且还具有抗凝、促进栓子溶解、降低血小板活性作用。
(5)解痉:可应用氨茶碱类药物。
2.药物治疗:
抗凝疗法肝素(heparin)为孕期首选的抗凝药物。分子量为4000~40000,肝素不通过胎盘,不进入乳汁,对胎儿及哺母乳的新生儿安全,不增加流产、早产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1)肝素使用方法:①持续静脉内滴注:适用巨大肺栓塞,首次应用大剂量肝素(10000~20000U)静脉内冲入,这样抑制血小板黏附于栓子上。2~4h后开始标准疗法,每小时滴入1000U,由输液泵控制滴速。每天总量25000U。②间断静脉内注射:每4小时(5000U肝素)或每6小时(7500U肝素)静脉内给肝素1次。每天总量为36000U。③间断皮下注射:每4小时(5000U)或8小时(10000U)、或12小时(20000U)皮下注射1次肝素。必须避免肌内注射,防止发生血肿。
肝素一般连续使用9~10天,当栓塞危险因素消失,移动病人,没有发生PTE症状,此时可合用口服抗凝剂,待口服抗凝起效时,即可停用肝素。
肝素钙(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新型抗凝剂,近年有文献报道亦可用于PE的治疗。Simonneau等将未接受溶栓治疗的612例有症状的急性PE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普通肝素组和皮下LMWH组。8天后发生死亡、栓塞复发和大出血的危险2组分别为2.9%和3.0%,90天分别为7.1%和5.9%,表明LMWH疗效较好,但无统计学差异。LMWH可皮下注射,无须实验室监测,故应用更方便。
肝素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出血部位常见于皮肤插管处,其次胃肠道、腹膜后间隙或颅内。凡异常凝血、尿毒症、酒精性肝炎、舒张压高于14.7kPa(110mmHg)或严重肺动脉高压症,易发生出血。因此在用肝素治疗时,必须做PTT及凝血时间的监测,保持其为正常值的1.5~2倍。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用肝素,并用等量硫酸鱼精蛋白对抗肝素。待出血停止后再用小剂量的肝素治疗。
肝素的禁忌证:2个月内有脑出血,肝、肾功能不全,患有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10天内刚做过大手术(尤其是颅内及眼科手术)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孕妇因高凝状态,肝素用量大,临产、分娩时须停药,尤其拟行剖宫产者,若术前48~72h仍用药者,出血危险性大。产后若无大的切口,子宫收缩良好,最早产后数小时可用肝素抗凝,产后1~2天再用药更为安全。一般产后4~6周华法林或双香豆素。
(2)维生素K拮抗剂:为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可抑制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片,起作用快,口服后36~48h即达高峰,首次量为2~4mg,维持量为1~2mg/d。也可用双香豆素或双香豆乙酯(新双香豆素),首剂均200mg,次日100mg口服,以后每天25~75mg维持。华法林首剂15~20mg,次日5~10mg,维持量为每天2.5~5mg。上述口服抗凝剂维持量均根据凝血酶原活动调节,使其保持在20%~30%。双香豆素、双香豆乙酯(新双香豆素)及华法林发挥治疗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因此需合用肝素数天,直到口服抗凝剂作用,才停用肝素。一般口服抗凝剂需持续3个月。以后是否继续服用,则取决于栓塞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及继续抗凝治疗的危险性来权衡。
华法林在妊娠6~11周应用可引起“特发性胚胎病变”,包括有:鼻骨发育不良、骨骺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及新生儿出血及畸形。孕期任何时间用药均可引起新生儿出血,此药仅在产后给予。孕期使用双香豆素亦可引起胎儿出血,不宜应用。
3.纤维蛋白溶解剂:
纤维蛋白溶解剂即溶栓治疗。溶栓治疗PE是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它可使肺动脉内血栓溶解,改善肺组织血流灌注,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溶解深静脉系统的血栓,还可减少栓子来源,减少PE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故已成为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一般在栓塞后5天内用纤维蛋白溶解剂治疗,效果较好,更适用于急性巨大肺栓塞,此时可与肝素同用,亦可待其疗程结束后再用肝素。常用药物有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组织型阿替普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1)尿激酶负荷量4400U/kg,静注10min,随后以2200U/(kg·h)持续静滴12h;另可考虑2h溶栓方案:2万U/kg持续静滴2h。
(2)链激酶负荷量25万U,静注30min,随后以10万U/h持续静滴24h。链激酶具有抗原性,故用药前需肌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以防止过敏反应。
(3)阿替普酶(rt-PA):50~100mg持续静滴2h。使用尿激酶、链激酶溶栓期间勿同用肝素。对以阿替普酶(rt-PA)溶栓时是否需停用肝素无特殊要求。
法国Meneveau等人对43例急性大面积PE患者2h内静脉输入SKl50万U,然后续以持续静脉点滴肝素1000U/h,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保持在正常对照值的2~3倍,5天后改为口服抗凝剂6个月,疗效颇著,此方案可常规用于治疗急性大面积PE。
UK是由正常人尿净化而得,无抗原性,国内应用较多,一般主张2万U/kg,2h左右静脉输入,然后续以肝素,再续以口服华法林,维持PT为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至少4~6个月。
阿替普酶(rt-PA)是第2代选择性溶栓药,推荐用法为50~100mg,2h左右静脉点滴完毕。Jezek在对比研究中发现,阿替普酶(rt-PA)在2h内比SK或UK在12~24h内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右心功能更快,这点对某些危重患者更为重要。其缺点是价格昂贵,目前难以普遍应用。
溶栓治疗结束后,应每24h测定1次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当其水平低于正常值的2倍,即应重新开始规范的肝素治疗。溶栓后应注意对临床及相关辅助检查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评估溶栓疗效。
在溶栓后继续抗凝和单纯抗凝的疗效方面,近年也有学者进行了研究。Konstantinides等挑选无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巨大PE患者719例,分为2组,1组诊断后的24h内溶栓,后续以肝素抗凝,另1组单纯肝素抗凝,结果从治疗第1~30天的病死率溶栓组为4.7%,明显低于未溶组(11.1%),栓塞复发率溶栓组和未溶组分别为7.7%和18.7%,提示溶栓续以抗凝优于单纯抗凝。
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有活动性胃肠道出血,2个月内的颅内出血,颅、脊柱术后等。相对禁忌证有10天内的外科大手术、分娩,近期严重胃肠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创伤,高血压Ⅲ级及出血性疾病等。
4.外科治疗:
(1)肺栓子切除术:据报告死亡率高达65%~70%。但本手术仍可挽救部分病人的生命,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①肺动脉造影证明肺血管有50%或以上被阻塞,栓子位于主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处;②抗凝和(或)溶栓治疗失败或有禁忌证;③经治疗后病人仍处于严重低氧血症、休克、肾、脑损伤。
(2)腔静脉阻断术:主要预防栓塞的复发,以至危及肺血管床。方法有手术夹、伞状装置、网筛法、折叠术等。腔静脉阻断术后,侧支循环血管管径可能增大,栓子可通过侧支循环进入肺动脉,阻断器材局部也可有血栓形成,因此术后须继续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