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妇科 >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简介

相关问答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结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syndrome))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详情】

01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产后出血有4大原因,子宫收缩乏力约占产后出血的50%;软产道撕裂约占20%;胎盘残留或滞留占5%~10%;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者极少。

  1、宫缩乏力

  胎儿娩出后,胎盘自宫壁剥离及排出,母体宫壁血窦开放致出血。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产后宫腔容积缩小,肌纤维收缩加强,使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内血管被压迫止血,与此同时血窦关闭,出血停止。同时由于孕产妇的血液呈高凝状态,粘在胎盘剥离后损伤血管的内皮胶原纤维上的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纤维蛋白沉积在血小板栓上,形成更大的血凝块,有效地堵塞子宫血管,使肌纤维收缩后放松时也不再出血。若胎儿娩出后宫缩乏力使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和缩复,胎盘若未剥离、血窦未开放时尚不致发生出血,若胎盘有部分剥离或剥离排出后,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而致流血过多,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1)全身性因素:如产妇平素体质虚弱、有急慢性病史、产程过长、滞产、精神紧张、使用镇静剂过多或深度麻醉等。

  (2)局部因素:①子宫肌壁过度膨胀,肌纤维过度伸张,影响肌纤维缩复。如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巨大胎盘、α-地中海贫血、胎儿水肿综合征等。②多产妇,反复妊娠分娩,子宫肌纤维受损,结缔组织相对增多,有退行性变。③子宫发育不良或有手术瘢痕。④胎盘因素影响子宫缩复。如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蜕膜坏死出血、子宫肌层渗血、胎盘后血肿等。⑤膀胱、直肠过度充盈可影响子宫收缩。

  2、软产道撕裂

  妊娠时软产道血管丰富而充血,分娩时若发生软产道撕裂伤,失血量可以很大,特别是当裂伤涉及阴道上部、宫颈及子宫时,止血往往较困难。发生软产道撕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急产:急产时因产力过强或产妇用力过猛,会阴尚未充分扩张,胎儿娩出可以造成较重的软产道裂伤。

  (2)巨大胎儿:产前对胎儿大小估计不足,未作会阴切开或切口不够大,可造成软产道裂伤。

  (3)产科手术:如产钳、手转胎头、毁胎、内倒转术或肩难产时均可造成会阴、阴道、宫颈甚或子宫下段裂伤而导致产后出血。上海市某区曾统计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其中因产科阴道手术操作不当而发生产后出血的高达37.9%,此与年轻产科医师操作技术不熟练有关。

  (4)会阴本身的弹性及伸展性差:如会阴先天性发育不良、外阴阴道炎症、白色病变等。

  (5)血肿形成:若损伤累及血管,而产道的黏膜、皮肤保持完整,或在缝合伤口时未能完全缝扎止血,或宫颈、阴道穹隆裂伤向上延伸使阔韧带内血管撕裂而形成血肿,此时外出血可能不多,但血肿内出血可以很多而导致休克。

  3、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或)胎膜残留。

  胎盘部分剥离及剥离后滞留可因宫缩乏力所致。胎盘嵌顿偶发生于使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后引起宫颈内口附近呈痉挛性收缩,形成狭窄环,把已完成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防碍事宫缩而出血,这种狭窄环也可发生在粗暴按摩子宫时。膀胱过度充盈也可阻碍事胎盘排出而致出血增多。胎盘全部或部分粘连于子宫壁上,不能自行剥离,称为胎盘粘连。部分粘连易引起出血。多次人工流产易致子宫内膜受损及发生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也可由于其他原因感染所致,子宫内膜炎可引起胎盘粘连。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原因而植入子宫肌层,临床上较少见。根据胎盘植入面积又可分为完全性与部分性两类。

  胎盘残留较多见,可因过早牵拉脐带、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胎盘残留可为部分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粘附于宫壁上,影响宫缩而出血,胎盘残留可包括胎膜部分残留。

  4、凝血功能障碍

  为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如血液病(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症,凝血因子Ⅶ地、Ⅷ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在孕前已存在,为妊娠禁忌证。重症肝炎、宫内死胎滞留过久、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和羊水栓塞等,皆可影响凝血或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血凝障碍、产后流血血不凝,不易止血。

  二、发病机制

  短期内急剧的大量失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容量的急剧减少,引起心血管的充盈不足而发生虚脱、不可逆性休克或死亡。急性失血早期的代偿机制是通过心血管动力学的调整及肾上腺素能的刺激作用,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循环血量重新分配,皮肤、肌肉和脾脏的血管收缩,对缺氧耐受性高的脏器如肾脏和胃肠道等的血管也发生收缩,从而保证重要脏器组织以及对缺氧敏感器官如心、肺、肝、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此时期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按比例丢失,因此该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可仍在正常范围,不出现贫血,临床上主要表现是血容量不足。这是急性失血的第1期,一般持续2~3天。

  此后,血容量的恢复主要依靠血浆容量的扩增,即主要依靠水、电解质和清蛋白从血管外被动员进入血浆,血液被稀释,黏度降低,血流加快,因而有利于脏器组织摄取更多氧,但另一方面由于血液稀释,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不断下降,出现贫血。在大量出血达到全身血液总量的20%左右时,需20~60h方能使血液总量恢复正常,在出血2~3天后,待血容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其主要问题就是红细胞丢失过多,出现急性失血性贫血。这是急性失血的第2期。如果患者失血总量仍比较大,但速度不快,血浆容量扩增的代偿机制充分,则失血性休克表现可不明显,而以急性失血性贫血作为主要表现。健康成年青年患者可耐受50%~60%的红细胞容量丢失,而有冠心病的患者当红细胞容量丢失不到30%,就可引起器官缺氧的表现。

  急性失血引起组织缺氧可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急性失血6h以后,血浆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就升高,并且和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红细胞生成素不仅能促进骨髓内红系祖细胞增生和幼红细胞成熟,也能促使骨髓内未成熟的网织红细胞释放进入循环血液,由于是未成熟的红细胞,其中所含的核糖核酸及核糖体微粒较多,因此在瑞特染色血涂片上呈嗜多染性大红细胞。在急性失血后6~12h就能见到这种细胞,经数天后骨髓生成增加,多染性红细胞可显著增多。急性出血后第2天骨髓幼红细胞就开始增生,但幼红细胞成熟需2~5天,急性失血5天后,幼红细胞增生达高峰,使粒红比例倒置,急性失血后第10天红细胞生成达最大速率。红细胞容量损失达10%~20%时骨髓增生可超过正常健康人的2~3倍。血细胞比容如低于30%,提示红细胞量损失约达25%,血浆内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更为增高,此时如果铁的供应充足,则骨髓增生较正常健康人大5倍,如铁储存不足就不可能达此水平。因此,急性失血性贫血骨髓代偿性增生的能力,取决于骨髓造血功能是否健全、红细胞生成素反应以及铁供应是否充足等因素。如原有骨髓病变、肾脏疾病使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或伴有炎症或肿瘤等疾病,干扰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或原先储铁就不充足,就会影响骨髓代偿性增生的能力。在新生的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增高,可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减低,因而在组织中氧的释放增多,减轻了缺氧状态。

02产后出血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心衰、水电解质紊乱而至死亡。

  2、生殖道感染产后出血引起产妇贫血、抵抗力低下,加以宫腔操作机会增加,使产后感染几率增加。因此,宜采用广谱抗生素防治生殖道感染。

  3、席汉综合征严重的产后出血引起循环衰竭者可继发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内分泌功能遭到破坏,患者因缺乏泌乳素而无乳汁分泌,缺少甲状腺素,故有畏寒,体重增加、基础代谢率降低、葡萄糖耐量试验升高。

03产后出血有哪些典型症状

  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过多,产后24小时内流血量超过500ml,继发出血性休克及易于发生感染,随病因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差异,可表现为突然大量的出血,产妇迅速陷于休克状态,产妇感寒战,头晕,恶心,呕吐,打哈欠,呼吸短促,烦躁不安,检查可发现产妇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亦可表现为持续少量或中量流血;产后有时子宫松弛,子宫出血滞留于子宫腔及阴道内,子宫底软,触摸不清,如按摩子宫并向下推压,可见大量血液,血块流出。

04产后出血应该如何预防

  护理:

  1、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在确定病因的同时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2、协助产妇采取平卧位下肢略抬高,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

  3、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可采取周围静脉留置注射两路输液,必要时腔静静脉插管),加快输液输血的速度,以维持足够的循血量

  4、置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生命体征变化及出入量

  5、根据医嘱准确采集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6、根据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给予不同的止血措施

  7、积极防治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分钟,每天二次,定期消毒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每日用10%的威力碘棉球擦洗外阴二次保持会阴清洁,并用有效抗生素

  8、提供心理支持,产妇发生大出血之后虽然生命得以抢救,但由于大量失血,可出现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血坏死,功能减退,出现各种激素水平下降的状态,称席汉综合症产妇面临体力差、活动无耐力、生活自理有困难等问题对上述情况应鼓励产妇说出自己感受,及时给产妇及家属提供心理安慰和帮助,指导其如何加强营养,有效地纠正贫血,逐步啬活动量,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做好出院指导,嘱其出院后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并使其明确产后复查时间、目的、意义使其能按时接受检查,以核实其身心康复情况,解决哺乳问题,调整产后指导计划,使其恢复的更好

05产后出血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血象

  (1)红细胞:急性失血后红细胞的改变因时间而异,在出血早期,红细胞随同血浆按比例流出血管外,血容量虽然急剧减少,而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并不下降;甚至由于血管的反射性收缩,血液重新分配和脏器内滞留的浓缩血液进入循环血液内等因素,使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反可稍见增多,所以在急性失血的最初数小时内,测定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是不能用来估计失血量的,该时应依靠症状和体征来估计失血量,急性失血后2~3天,血容量的恢复是借助于血浆容量的扩增,凡仰卧休息的患者在最初24h内主要借助于动员体液和电解质从血管外进入血管内,凡活动的患者血浆的扩容十分缓慢,主要借助于动员血管外清蛋白进入血管内,由于血液稀释,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浓度才逐渐下降,这种变化在出血后的2~3天最为显著,贫血是正常细胞和正常色素性,外周血液内的网织红细胞数在急性失血后3~5天内开始升高,增高的多少与出血量成一定比例,6~11天达最高峰,一般可达5%~10%,不会超过14%,网织红细胞升高的初期是反映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使骨髓内网织红细胞过早地释放至周围血液,后期是反映骨髓代偿性增生,新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红细胞形态起初大多正常,但当网织红细胞增多时,可见多染性红细胞及大红细胞增多,并使MCV一过性升高,如果在此时进行检查可误诊为溶血性贫血,但急性失血性贫血除非出血发生在体腔或组织间隙时,不见血清胆红素升高,严重失血引起休克或组织缺氧者,周围血涂片还可出现少量有核红细胞,上述外周血中红细胞增生象,多在10~15天内消失,否则提示出血仍在继续。

  (2)白细胞:急性失血后2~5h内白细胞迅速增加,可达(10~20)×l09/L,最高可达35×109/L,白细胞增多的机制部分是由于肾上腺素作用使粒细胞从边池进入循环池,同时由骨髓中贮备池释放入血所致,分类计数显示增加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并可见核左移现象,出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性晚幼粒,甚至中性中幼粒细胞,白细胞数多数在3~5天后恢复正常,持续的白细胞增多,常表示出血未止或有其他并发症的存在。

  (3)血小板:在出血时或出血后的短时间内,血小板数,凝血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暂时性低下,出血停止后15min左右即恢复正常,其后血小板数迅速上升,1~2h内血小板数即可达500×109/L,甚至1000×109/L,如果发生严重休克则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增多一般也在出血停止后3~5天内逐渐恢复正常。

  2、骨髓象

  急性失血后第2天,骨髓即可呈增生象,5天后幼红细胞增生达高峰,粒红比例可呈1∶1或粒红比例倒置,幼红细胞形态正常,以中幼红细胞居多数,在出血停止后10~14天,幼红细胞增生象基本消失,铁染色显示骨髓中细胞外铁大多消失,铁粒幼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上述储存铁不足表现常在急性失血性贫血后期出现。

  3、其他

  如急性失血系内出血,血液进入体腔,囊肿内和组织间隙,常因红细胞破坏,出现游离胆红素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珠蛋白降低,加上网织红细胞增多,酷似溶血性贫血,急性胃肠道失血,血中尿素氮可以升高,这可能系肾血流量减少或因大量血液蛋白在消化道中消化吸收所致。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选择做心电图及超声检查。

06产后出血病人的饮食宜忌

  1、吃什么好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为宜,平常可多吃碱性食品如豆腐、海带、奶类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2、不能吃什么

  禁食肥腻,酸性、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07西医治疗产后出血的常规方法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预防工作应贯穿在以下各个环节:

  1、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2、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这类产妇包括:(1)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者;(2)高龄初产妇或低龄孕妇;(3)有子宫肌瘤剔除史;(4)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5)妊高征;(6)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7)宫缩乏力产程延长;(8)行胎头吸引、产钳等助产手术助产,特别是并用宫缩剂更需注意;(9)死胎等。

  3、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必要时可酌情肌注度冷丁,使产妇有休息机会。

  4、重视第二产程处理,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师在场守候。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作会阴侧切或会阴正中切开。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头顺利娩出。对已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后,即肌注催产素10U,并继以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5、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6、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故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但也不能忽视12小时以后的出血情况,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7、失血较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其效果远较发生休克后再补同等血量为好。

  8、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产后出血评分表的应用:按照有无妊高征、人流刮宫史次数、胎儿大小、血小板计数、产前出血史等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制定产后出血评分表,根据评分高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评分表总分为29分,≥5分的产妇易倾向于产后出血,应警惕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出血量。对于医疗条件、输血条件差的医院,对产后出血评分高的孕妇,应及时转院。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