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蹼大多是先天性的,其发生与喉腔发育不完全有关。喉发生经历了喉的上皮增生、融合致喉腔关闭到封闭上皮溶解、吸收,喉腔重新建立的过程,若此过程受阻,则在喉腔内遗留一层上皮膜即为喉蹼。当胚胎30mm时,第4、5对鳃弓各发生一突起形成披裂,以后喉上部的管腔逐渐开放,并形成喉室和声带。若此期发育障碍,导致两侧声带不能分开,则在喉腔内形成喉蹼。
喉蹼是喉腔间先天性膜状物,占喉腔之大部被称为喉隔喉蹼,一般皆无明显并发症。偶有声嘶或发音易感疲倦,在剧烈活动时有呼吸不畅感。喉蹼中等度大者,可并发声音嘶哑,伴吸气性呼吸困难
婴幼儿喉蹼与儿童或成人喉蹼的症状不同,症状亦随喉蹼的大小而异。喉蹼分声门上、声门及声门三型。喉蹼大小不一、为一结缔组织,厚薄不一,有如透明膜,范围较大的喉蹼患儿,于出生后无哭声,呼吸困难或窒息,有呼噜样喉鸣音,吸气时有喉阻塞现象,常有口唇发绀及不能吮乳的症状。喉蹼中等度大者,喉腔尚可通气,但声音嘶哑,伴吸气性呼吸困难。喉蹼较小者,则哭声低哑,无明显呼吸困难。成人和儿童喉蹼一般皆无明显症状,偶有声嘶或发音易感疲倦,在剧烈活动时有呼吸不畅感。
新生儿和婴幼儿必须用直接喉镜检查诊断,儿童或成人喉蹼可行间接喉镜检查或纤维喉镜等检查诊断,在喉镜下可见喉腔有膜样蹼或隔,呈白色或淡红色,其后缘整齐,多呈弧形,少数呈三角形,吸气时蹼扯平,但在哭或发音声门关闭时,蹼向下隐藏或向上突起如声门肿物。
为了预防继发性喉蹼漏诊和延缓治疗,喉科医生应协同检查,治疗和随诊, 手术中由于粘连较厚,出血较多,手术前一定要分清声带与膜的基线,激光或微波的止血效果较好,但注意烧灼面勿广,勿深,以免引起术后再次粘连,全身或局部激素应用对减少粘连有一定作用,而术后定期复查应属必要,对有多次喉部手术史的创伤性喉蹼诊断较容易,术后清除原发病灶的声门常有粘连,且粘连范围向声门下和声门后联合发展,手术难度越做越大,所以,预防是关键,建议在行喉部手术时,术者一定要动作轻柔,勿损伤面过广,勿损伤前联合,激光或微波治疗勿深,注意缩短患儿复查时间,掌握最佳手术时机,可能会减小复发概率
喉蹼需要做的化验检查包括吞咽实验,耳鼻咽喉CT检查。具体如下:
1、吞咽试验
嘱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观察其有无吞咽障碍和咽部疼痛现象。如患者能准确说出平日吞咽食物时有疼痛也为阳性体征。
2、耳鼻咽喉的CT检查
通过CT对耳鼻咽喉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须行直接喉镜检查,可见有灰白色或淡红色之蹼膜连于两侧声带之前端,其后缘呈半圆形。当发音时此膜折皱,被挤于声带之上部或下部,当吸气时又展开成膜状,喉蹼多发生于声带之间,亦可发生于声门下或声门上,发生于喉后部者少见。
轻度喉裂,特别是喉保护功能良好者,不需特殊治疗,但饮食不可过急,注意预防感染。重度者,应用鼻饲喂养,确诊后尽早进行手术缝合,并做一暂时性气管切开术。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喉蹼,有如下药方。
清瘟败毒饮加减:犀角、生地、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去血分之热。连、芩、栀、石膏、知母、连翘--清热泻火解毒,去气分之热。桔梗、甘草—宣通肺气,利咽喉。
雄黄解毒丸:雄黄、郁金、巴豆组成,清热解毒,祛痰开窍。
紫雪丹:镇痉之力较强,凉性小于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镇痉小于紫雪丹,但开窍强。
安宫牛黄丸:药性最凉,解毒豁痰之力较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