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
(二)发病机制
最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段,此外还有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等部位。
一般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引起脑缺血:一条途径是严重狭窄的颈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条途径是斑块中微栓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上述二者机制何者更占优势,目前观点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斑块狭窄度、斑块形态学特征均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诱发神经症状,而狭窄度与症状间关系可更为密切。
1.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都会更早更广泛地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是该病普遍性代谢紊乱的一部分,包括血脂异常和结缔组织的糖化。高胰岛素血症损害血管内皮。糖尿病对女性是尤其强烈的危险因素,显著抵消了雌性激素的保护作用。
2.肥胖:研究发现,肥胖尤其是男性躯干肥胖是CAD独立的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似乎是低LDL或HDL者及非老年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并非所有甘油三酯的升高都是致动脉粥样变的。越小,密度越大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其危险性也越大。
1.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1)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黑?、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
(2)TIA 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h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3)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并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的体征和影像学特征。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或斑块溃疡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
1.因为本病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等,所以积极治疗和预防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发现有明显的颈动脉狭窄可以做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植入术,以消除潜在的栓子来源,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1.多普勒-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包括:
(1)不能检查颅内颈内动脉的病变;
(2)检查结果易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2.磁共振血管造影
3.CT血管造影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平时注意戒除烟酒,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摄入高脂高盐饮食。避免熬夜,避免劳累,避免长时间低头,避免情绪变化太大。
1内科保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体重。
(2)戒烟。
(3)限制酒精消耗。
(4)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许多随机的、前瞻性多中心的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噻氯匹定(ticlopidine,商品名抵克力得)等。
(5)改善脑缺血的症状。
(6)定期的超声检查,动态监测病情的变化。
2.外科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其次是预防和减缓TIA的发作。标准的手术方式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